家门口 那些熟悉的“红马甲”在默默奉献

2017年07月29日 15:07:51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每天早晚高峰,我们总能在市内交通要道路口看到许多“红马甲”。从2015年元旦后我市第一批120名“定岗定职”文明交通志愿者上岗,到如今,“红马甲”已经遍布我市各个主要路口。每天上下班途中,不管是烈日下还是风雨中,你总是能见到那些你熟悉的志愿者。

  袁国昌

  动员30多位邻居朋友加入志愿队

  68岁的袁国昌是我市“定岗定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支队第一批队员中的一员,从上岗第一天起,他一直坚守在勤业路和长江路路口。“以前这个路口人来人往就很多,现在地铁开建了,这里更繁忙了。”袁国昌说,每天两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都是交通高峰期,地铁的施工也给他的志愿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住白云新村的袁国昌是一个低保户,住着廉租房,3年前社区书记告诉他有个机会可以成为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时,他立刻就答应下来。“我们享受着政府给我们的福利,吃着低保,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袁国昌每个工作日都提前40分钟到岗,作为钟楼区分队的队长,他比别人早到,也比别人晚走,“做事情就要实事求是,虽然我做的事情也不多吧,但我觉得我能为文明交通出分力,我就应该尽全力”。

  成为文明交通志愿者这几年来,他已经陆续发动了身边30多位低保户邻居加入到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支队中。袁国昌说,这一方面是让身边低保户邻居有一点点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能为城市交通做一些贡献。

  戴旭东

  自费制作执勤标准化手册发放给队友

  与袁国昌一样,戴旭东也是我市首批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支队中的一员。一直在小东门路口开展志愿服务的他,对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有着不少自己的心得。

  “我们志愿者没有执法权,在路口劝导行人的时候就是靠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有点常州人讲的‘管闲事’的感觉,刚开始上岗大家都不是太适应,路人听到了你的劝导基本上都不理,我就琢磨该怎么才能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戴旭东从那时起就开始摸索工作方法,从衣着装备到服务动作,他都细心研究,仔细琢磨。

  2015年3月,戴旭东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成了执勤标准化手册,并自费进行了印制,发放给了志愿服务支队的队友。“其实做一个文明交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自己先做文明人,然后把好的一面展示给老百姓。”戴旭东告诉记者,为了制作执勤标准化手册,他查阅了不少线上线下的资料,然后再结合常州本地的交通环境,总结出了这本手册。

  现在,戴旭东制作的这本文明交通志愿者执勤标准化手册,不仅仅在戴旭东所在的天宁分队内发放,全市的文明交通志愿者都有这本手册。

  这些志愿者,年整体出勤率95%以上

  2014年12月,我市首支“定岗定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支队成立仪式在市车管所举行,这是我市首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志愿服务岗位化和专业化。首批文明交通志愿者主要是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低保人员等。他们每周上岗6天,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各服务2小时。政府每月给予志愿者相应的补助。这群志愿者协助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开展文明交通疏导、文明礼仪引导、不文明行为劝导等任务,年整体出勤率达到95%以上,在全市文明交通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2016年,“定岗定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伍又推出了“多人并岗”“团队轮岗”和“专业督导”三项措施,有效弥补了原来人员不足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到了今年,这支队伍中,除了原有的由政府购买的定岗定职文明交通志愿者,新加入了交规新课堂的驾照新生、社会招募志愿者、护学岗家长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交警特警志愿者,每天都有超过150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上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