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参加“5•20江苏发展大会”,是知名经济学家、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万广华为数不多的回乡之旅,“30多年里,回国内很多次,但到江苏的机会却不多”。
感叹南京变化大,想去中山码头看看
万广华出生于扬州江都,18岁始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现为经济管理学院),1984年大学毕业离开江苏,之后30多年都在天南地北地跑,中间只回来过一两次。
多年不见南京城,万广华忍不住惊叹:“变化真大啊!不论是城市面貌、居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广华回忆,当年自己在南农大读书时,卫岗附近还都是农村、田地,而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住宅区。上大学时,万广华常去新街口,这次回乡他特意在新街口逛了一圈,“那时金陵饭店才刚刚建起来,是唯一的一座高楼,现在高楼大厦林立,完全变样了”。
除了母校、新街口、中山陵等南京地标,中山码头是万广华最想去的地方。以前交通不便,每次他回扬州老家,都得从中山码头坐船过江,105公里的路程往往要大半天才到。四年里数次往来,这里见证了他青葱的求学时光,也承载着他记忆里最早的乡愁。
关注实体经济,支招解决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
离开江苏后,万广华曾赴澳洲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任职于多所国外大学。现在万广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兼任云南财经大学发展经济学首席教授。在区域经济与收入分配等专业领域,他是响当当的人物。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实体经济不景气、金融投资过热问题,万广华从专业角度为江苏指出解决之道:“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回归实体经济正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已是欧美等国形成的共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万广华认为,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应该立足于追赶世界最前沿科技的目标,但从长远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40%的劳动力将被机器替代,这对地方的经济冲击是非常巨大的。“怎样处理好过剩劳动力和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他说。
(2016年江苏省政府正式划定苏南、苏中、苏北地区)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自然也是万广华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中发展比较差的地方是问题,但也代表着潜力。”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一问题?万广华指出:“一个是靠资源、资金的流动,还有一个就是靠人的转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帮助苏北的人到苏南来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交汇点、现代快报,荔枝新闻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