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写红了一条路——《题扬州禅智寺》

2017年05月20日 19:48:52 | 来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这里倾听——王柏文朗诵、黄浩然解读的唐代名诗《题扬州禅智寺》↑↑↑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主持人王柏文

  南京师范大学黄浩然副教授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解读:

  扬州禅智寺》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杜牧,牧之,诗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以有别于李白与杜甫

  杜牧《扬州禅智寺》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二年。题目中的禅智寺,又名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十五里开成二年,杜牧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的弟弟杜顗当时任职扬州,不幸患上眼病,几乎看不见东西,寄居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后赶紧告假,从洛阳邀请眼科大夫前往扬州探视。按照唐代政府部门的规定,官员请假超过一百天就要被停职。不过了照看患病的弟弟,杜牧只得因请假超过期限而离职。这首诗着意描写禅智寺的幽静,与诗人担忧弟弟的病情和自己的仕途不无关系

  全诗的第一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禅智寺的幽静,同时交待了创作的时间是初秋。杜牧借鉴了南朝诗人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来衬托环境的幽静。寒蝉凄切的鸣叫,风中的松树、桂树,无不让诗人感受到秋的萧瑟。

  第二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则是视觉的角度描写禅智寺的幽静。无人问津,青苔才能长满台阶;无人惊扰,白鸟才能自在停留。

  第三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暮霭,指傍晚的云雾。一个“一个生动地展示了暮霭从深树边缓缓升起,斜阳又从小楼旁缓缓落下的自然场景同时也表明,诗人作为一名孤独的旁观者,默默地注视着时间在禅智寺的流逝。

  第四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改前三联的幽静,写出了扬州的繁华。其实诗人对于扬州的繁华绝不陌生。就在几年以前,诗人曾担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出入秦楼楚馆,夜夜笙歌然而几年以后,诗人故地重游,却因请假逾期停职,只能寄居在幽静寺院中,内心的凄凉、落寞是不言而喻的。

  全诗的最后两句尤其为人称道此后有人建起了竹西亭,禅智寺也被称为竹西寺,“竹西”甚至成为扬州的代称。宋代姜夔《扬州慢》中“竹西佳处”,清代扬州有“竹西芳径”、“竹西精舍”,都是源于杜牧此诗。时至今日,扬州仍有以“竹西命名的街道、中学。这首诗对于扬州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