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信心整体上积极乐观

2015年12月28日 10:15:5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5年作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首个年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此时,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究竟如何?今天(28日)上午,紫金传媒智库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面向全国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即“紫金经济信心指数”。

  《报告》指出: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经济信心指数的数值大于50,即表明调查对象对经济形势趋于有信心,数值越高,信心越大),2016预期经济信心指数为65.72,这一指数显示,总体上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呈乐观态势,特别对明年的乐观预期普遍好于今年。

  据紫金传媒智库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介绍,此次“中国民众信心指数”项目是紫金传媒智库数十位专家学者历经数月对线上线下大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的年度成果,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铁岭、郑州、南京、苏州等13座城市共计5300个城乡居民在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个人收入和消费意愿等四个方面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

  56.68!高于英美日韩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当下的为47.64,而对2016年即未来经济信心的指数达到65.72,“当前和未来反差之大,可谓隐隐‘悲观’去,明天更‘乐观’。”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吴愈晓教授告诉荔枝网记者,据美国权威机构数据显示,美国民众经济信心指数为43.5,较为悲观;欧盟委员会权威数据显示,欧盟民众经济信心指数为47.2,其中英国50.5,法国44,德国47.75,西班牙50.3,荷兰54.1,丹麦在欧盟国家中最高、为57.2,希腊则最低、为17.95,属于非常悲观。而在东亚国家中,根据日本内阁府11月调查结果,日本民众经济信心指数为42.6,韩国央行11月份数据显示,韩国指数为51.5

  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信心指数最高

  总体经济信心指数的职业差异

  《报告》显示,白领阶层(包括党政机关干部、军人及经济管理人员)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较高,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的总体经济信心也较高(57.82)。

  考虑到无论是经济结构转型、供给侧改革,还是全民创业、互联网+,都需要高端劳动力的倾情投入,以及这一群体对财富增长的渴望和对生活方式改善的需求,因此让他们持有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并对未来报以更高的期望是中国经济未来复兴的关键所在。

  民众对未来经济预期向好

  当前和预期经济信心指数的地域差异(各城市比较)

  从地域上来看,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的经济信心指数呈现出“悲喜两重天”的翻转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和人群尽管对当下的经济形势都评判不高,但他们对2016年即未来的经济预期都明显向好。

  农村群体的当前信心指数低于城市群体,但未来的预期指数却高出城市群体;三线城市当前指数低于一、二线城市,但未来指数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中部城市当前指数低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但未来指数高于东部和西部城市。

  女性信心略高于男性

  当前和预期经济信心指数的性别差异

  尽管男女在经济信心指数上基本持平,但调查显示在不同性别之间还是略微出现了一些分化。女性无论是对当前经济的认知,还是对2016年即未来经济的预期上,信心都略高于男性。

  男女经济信心方面的差异,一方面与两性在社会角色和家庭担当上的差异有关,生活的压力、各种经济信息的冲击,使得男性比较女性而言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相对较大;但另一当面,这一差异或许也与经济结构的转型相关,也就是说在大规模的制造业遭遇“严冬”的同时,服务业也许正迎来相对温和的春天。

  年龄差异中间低、两头高

  当前和预期经济信心指数的年龄差异

  在经济信心指数方面,年龄差异呈现出正U型曲线的走势,具体说来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经济信心,各个年龄阶段的信心指数差异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相比较年轻者和年长者,处于中间的中年人群体经济信心相对较低。(荔枝新闻记者/沈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