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把文明交通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民心工程来抓,持续推进城市交通秩序的综合整治,让不闯红灯、礼让斑马线成为当地市民的习惯,整座城市也因为文明交通而变得温暖。
近日,记者来到宿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随机调取了10天内10多个路口的监控视频,没有发现一例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抢行斑马线的现象。在宿迁洪泽湖路这处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记者观察了20分钟,一共通过223辆机动车,没有出现一例不礼让行人的现象。
宿迁市民表示,在斑马线这里,都有礼让行人的标记,慢慢人们已经习惯了。
文明交通意识,是如何在宿迁的交通参与者中养成的呢?
在宿迁的很多个十字路口,记者都看到像这样的一个电子显示屏,它又被称作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一旦有人在路口闯了红灯,他闯红灯的图像和部分个人信息都会被显示在大屏上,从他闯红灯到显示这个过程只有10秒钟左右。
今年5月中旬,宿迁在市区行人密集的10个路口,安装了这套系统,目前已有580人次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被曝光。为了让自己不再被曝光,警方经常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检讨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宿迁交管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李健岚说,“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比罚款来得更有效,印象也更深刻。”
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要罚款,还会被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影响就业、信贷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名司机因为交通失信被企业解聘,10人被限制贷款,280人上浮了汽车保险费用。
宿迁市市长王天琦表示,“南门立木规矩定下来以后,我们首先处理一批人,这批人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我们机关单位的驾驶员,有的是领导干部的驾驶员。我们这样做立下了宿迁的规矩,从而推动了各方面形成了尊崇宿迁规矩的各种习惯。”
除了严管重罚外,宿迁还一改交通管理仅由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联合多部门实现"多元共治"。随着快递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三轮车成为交通违法的主力军,很多城市一禁了之,宿迁则由政府联合公安、城管和快递行业协会等,对全市的快递三轮车实行统一管理,车头车尾都标上车牌号码,快递员和机动车驾驶员一样,持驾驶证上路,如果他们在行驶中发生违法行为,也会被监控探头拍下,受到处罚。当地保险公司还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保险卡,发生事故最高可赔20万元,为快递员提供安全保障。
快递员孙振说,“在没有这个证之前,我们三轮车都是乱塞乱闯,现在闯一个红灯扣6分,一共20分,扣完还要重新花钱去办去学,还耽误我们时间、收入。”
宿迁交警还经常借助新媒体等平台让文明正能量在市民中传递,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明交通氛围。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评测中,宿迁在123个地级以上参创城市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