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个项目再现泰州市民俗技艺

2017年06月14日 14:46:37 | 来源:泰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届博览会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共分为非遗项目展演、展览展示和非遗集市嘉年华三部分。其中非遗项目展演包括舞台展演和项目巡游两个部分,舞台展演主要集中在体育馆北厅,市民可以在这里看到淮剧、泰兴的花鼓、靖江的讲经等非遗项目的演出,项目巡游主要在体育馆周边现场进行,市民可以看到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判官舞、唱凤凰、泰兴说唱等演出。非遗项目的展览展示集中在体育馆南厅,共分为海陵展厅、兴化展厅、泰兴展厅、靖江展厅、姜堰展厅等,众多非遗项目传承人将会在这里进行现场演示,如孤山泥狗子、兴化糖塑、口岸虎头鞋等。而非遗集市嘉年华展区主要集中在体育馆展厅北门外,市民朋友除了参观外,还可以买一些非遗工艺产品带回家,如黄桥烧饼、泰州嵌桃麻糕、溱潼鱼饼虾球、泰州小磨麻油等。

  此外,本届博览会还安排了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组织部分客商实地考察文化产业项目并举行招商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非遗项目展演、展示、非遗集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的展出时间为9:00至17:00。每天10:00—11:00,15:00—16:00市体育馆室内舞台有非遗项目展演,欢迎广大市民前往现场参与、参观。

  记者 申莉敏 文/图

  昨天上午,首届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市体育馆拉开帷幕,现场汇聚了100多个项目,生动再现了我市精湛的民俗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据统计,此次博览会共有107个参展项目及65位非遗传承人参展参会。在各个展厅里,记者见到了不少始终在坚守匠心的非遗传承人,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也感受着他们的期待、困惑与坚持。

  希望更多人感受盆景的美

  张福亮 泰州(扬派)盆景研发中心主任助理

  走进此次非遗博览会展馆的内馆,除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展厅外,在展厅中央最显眼的位置以及许多过道转角,你都可以发现一盆盆造型各异的盆景,它们可不是随便拿来装饰的普通绿植,而是此次非遗博览会上的重要“角色”——泰州(扬派)盆景。2007年4月,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福亮是泰州(扬派)盆景研发中心主任助理,这几天在活动现场,除了要看护好这些重要宝贝外,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像来往的参观者展示与介绍这项非遗技艺。

  张福亮介绍,为了参加此次非遗博览会,工作人员从泰州(扬派)盆景展览馆内精心挑选了17盆作品前来展示,“腾云”、“龙马精神”、“傲苍穹”……各具美感。

  “这次非遗博览会能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泰州盆景,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感受到每一件作品所表达的美。”张福亮说,“美”的感受能够引起人们对盆景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想要了解关于它的更多知识,才会对它产生热爱,这也是让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下去的一种重要形式。

  定期到学校上“面塑”课

  黄宝富 “兴化面塑”传承人

  忠勇双全的关羽、美丽善良的嫦娥、自作聪明的灰太狼……在兴化展厅,“兴化面塑”传承人黄宝富面前的展台上排满了一件件展品,色彩艳丽,惟妙惟肖,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光。

  黄宝富介绍,面塑也叫“捏粉”、“江米人”,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工艺,原料主要是面粉、糯米粉等。兴化面塑是我市第二批非遗项目,黄宝富从事这项手艺已经30多年了。和其他许多非遗传承人面临的收益少,没有传承人等困境不同,黄宝富觉得自己“还过得去!”平时,他没有其他工作,只做面塑这一件事,在老街、稻河古街区等旅游景点摆摊,每月收入也有两三千,“能养活自己,重要的是我喜欢这门手艺。”黄宝富告诉记者,2013年起,他还在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开设面塑课,每周一节,教孩子们学面塑,他也是我市首个与学校签约上课的非遗传承人,持续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

  这一次参加非遗博览会也让黄宝富很开心,一上午已经卖出了十多个作品,还有不少人“赖”在他跟前,向他“取经”,“希望这样的博览会年年都能搞起来,只要能,我就来!”黄宝富笑着说。

  期待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去”

  钱伯平 靖江孤山“泥狗子”非遗项目传承人

  在靖江,与孤山同负盛名、汇聚着孤山灵气的“泥狗子”可谓家喻户晓。这个传承数百年的神秘而古朴的工艺品,2015年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次的非遗博览会上,被当地人公推为“泥狗王”的钱伯平也来到现场,钱伯平制作“泥狗子”的技艺,是从父辈那里学来的。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

  现场,只见一块黄色的泥巴在钱伯平的十指间翻飞,不到30秒,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狗便成型了。随即,他用筷子从“泥狗子”的颈部至腹部打出一个孔,再从顶端打一个孔与前孔贯通。“这叫打响,别小看这两个孔,插入的角度和深度都有讲究,否则吹不响。别人只有70%的成功率,而我百发百中。”钱伯平自豪地说。他将刚捏好的“泥狗子”放到嘴边,轻轻一吹,“泥狗子”立即发出清脆的响声。

  上世纪60年代,在靖江,到处可以见到走街串巷卖“泥狗子”孤山人。而现如今,再也没有人把卖“泥狗子”作为生计来看了。钱伯平说,如果生意好一点,一个月最多也只赚几百元钱,这点钱连生活费都不够。

  “希望政府能给我们搭平台。”钱伯平说,如今,孤山“泥狗子”大多只是在孤山风景区里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去”,让人们在泰州的各个景点都能看到它,买到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