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说】那些记录在江苏高校校史册的近现代名人校友们

2017年06月10日 19:41:1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高考已经结束了,同学们是不是准备放飞自我,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好友们庆贺几个通宵,或者干脆睡个昏天黑地?先来为填报志愿做点功课如何?

  相信大家已经对各式专业排名盘点已经疲劳了,不如跟着小苏来看看,我们江苏的高校都培养了哪些名人吧!

  历史上,江苏的高校可是走出了不少杰出校友,他们为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钱骥

  “两弹一星”工程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了,它给我国此后的国防工业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工程的背后,就有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钱骥先生的心血付出。

  钱骥先生1917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并留校作助教,进修物理。他早年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成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65年,他担任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组织编写了《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提出了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1983年,钱骥先生因患癌症逝世,享年66岁。1985年“东方红卫星和返回型卫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钱骥是获奖者之一。1999年,国家追授钱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李政道

  说到科学成果,很多人都会想到,2015年,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我国的科学界又添了一份荣誉。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成果愈发丰富,然而,回顾过去,这条道路却是无比的艰辛,直到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才为中国获得了第一块诺贝尔奖。

  李政道曾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1943年,他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之后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并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年仅29岁的他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李政道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李政道将毕生积攒的30万美元,以他和已故夫人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为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吴健雄

  第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让当年的国人都激动不已,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被大家一直传唱。然而,这项成果的公布,有一位同样伟大的女性也功不可没,她就是“核物理女王”——吴健雄。

  吴健雄出生在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她从小就能和男孩一样读书识字。1929年,吴健雄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之后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1944年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在美研究期间,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的设想,哥伦比亚大学为此史无前例地举行了记者会,《纽约时报》也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这项轰动了整个科学界的发现为我国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健雄的一生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这是该大学首次把这个荣誉学位授予一位女性;同年,她还当选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授予她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1994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想念85岁。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分别以她的名字建立了图书馆和纪念碑,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为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吴贻芳

  吴健雄不仅是我国科学界的骄傲,她的事迹也向世界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而这样的巾帼英雄,并非一枝独秀。

  有一位女性,她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也是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是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曾被美国总统罗斯福赞誉为“智慧女神”……她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原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女士。

  1893年,吴贻芳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官宦世家。11岁时,她进入公立杭州女子学校读书,从小便接受进步爱国思想启蒙。少年时期,她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因为变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自杀、病逝,近乎家破人亡。突如其来的惨剧,另吴贻芳悲痛不已,差点也放弃生命。最终,在姨父的劝导下,她决心以悲励志,潜心学习。

  1916年,吴贻芳入读金陵女子大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中国获学士学位的第一批女大学生,之后她又获得推荐,赴美国攻读生物学博士。1928年,她受聘担任金陵女大校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在吴贻芳任校长的23年里,学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各种设施都陆续完善了起来。她还先后为社会培养了999名女大学生,被称赞为送给社会的“999朵玫瑰”。吴贻芳终生未嫁,学生们则说,她这一生早嫁给了“教育之神”。

  陶行知

  教育在江苏,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事业,百年来,这片土地培养了无数杰出的教育家。吴贻芳女士是其中一位,陶行知先生则又是一位。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师实用主义教育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一直致力于推动平民教育。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旧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过着怎样贫穷、愚昧、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十五岁时,陶行知在学校宿舍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他下定决心,要让平民百姓将来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过上好日子。

  1926年,陶行知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年仅55岁。

  陶行知生前发表过多部作品,例如《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等。其中,《陶校长的演讲》《自立立人歌》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

  费孝通

  费孝通是苏州吴江人,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0年,费孝通诞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抱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理想,他考入了东吴大学医预科。在学习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他又转学攻读社会学。1935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成为我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江村经济》,这本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此后他又出版《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82年,费孝通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就像小苏之前说的,一直以来,教育都是我们江苏最重要的事。各个高校走出去的杰出校友远不止小苏介绍的这些,地理气象宗师竺可桢、著名诗人徐志摩、现代美术奠基者徐悲鸿、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这些才子才女为祖国的各行各业留下了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小苏希望,在将来,各位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厚厚的名人校友录里,添上自己的名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