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里的游子乡愁:《枫桥夜泊》

2017年05月11日 14:36:52 | 来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这里倾听——林杉朗诵、俞香顺解读的唐代名诗《枫桥夜泊》↑↑↑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率主持人林杉 

  南京师范大学俞香顺教授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读: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作品。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第一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息的乌鸦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另外,在中国文学中,江边的枫树往往是和秋意、离别有关的。 “江枫”这个词语中有历史文化沉淀,给人丰富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颇见用心。

  诗歌前两句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夜半听钟声。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黑暗中的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夜半钟声”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诗人卧听钟时的种种难言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历来喜欢《枫桥夜泊》的人很多,留下了很多书写、镌刻《枫桥夜泊》的诗碑。《枫桥夜泊》诗碑历来就是枫桥和寒山寺的象征,特别是晚清国学大师俞樾亲自的《枫桥夜泊》诗碑,是寒山寺的一处名胜。有人认为,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因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有“中华第一诗碑”美称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面也镌刻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