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唯一保存完整的近代使馆建筑: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2017年05月02日 17:57:58 | 来源:一起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她西依云台山麓,

  北邻浩荡长江,

  东毗西津渡古街,

  她依山傍江,错落有致,

  虽经百年风雨,但风姿依旧。

  她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

  最早的领事馆之一。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镇江市区五十三坡南,西津渡古街、伯先路和大西路交叉处,紧依云台山。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

  从建筑形式看,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系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也称“东印度式”建筑,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端庄而典雅。

640.webp (1).jpg

  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白色灯草缝,钢质黑色瓦楞屋面。办公楼东立面的二三层有券廊,每层五个拱券,顶端中央的横额上刻有“1890”字样。

  领事馆的其他四幢建筑分别是当时的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领事和职工宿舍以及各种服务设施。领事住宅由东、西两楼组合而成。西楼三层,东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640.webp (2).jpg

  主楼前的雕塑叫“宜侯夨簋雕像”。两位古代荆蛮族妇女托举的是代表镇江历史最早的象征“宜侯夨簋”。宜侯夨簋是1954年在镇江东郊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底部有12行铭文,计126字,能辨认出的有118字。

  郭沫若、唐兰等著名考古专家认为,宜是地名,侯是封号,夨是人名,指吴国君主仲雍的曾孙吴国第五尧国事周章,簋是指圆口四耳的器具。铭文记载了周康王时大封典的情况和宜地的历史。

  “中国故事——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推介活动”中,镇江博物馆的张玲为大家详细解读了“领事馆风云”。

  历史沿革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于1842年7月兵临镇江。镇江守城军民与侵略军殊死战斗,最后守城的青州兵全部殉国,无人生还。

  英军占领镇江达3个月之久,认定镇江是一处战略要地,在撤退前秘密绘制镇江地图,准备卷土重来。英国当局也确实有策动攻击镇江的行为,但被当时守卫镇江的太平天国军击退,未能得逞。

640.webp (4).jpg

  1857年,英、法联合侵略中国,清政府无力抵抗,被迫先后订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乞和。后即选定汉口、九江、镇江3地作为开埠口岸,英国特别提出要求:“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1861年1月,英国参赞巴夏礼等人来到镇江,选择地址建英国领事馆,并划定英国租界。从此镇江就有了英租界这个“国中之国”。

  “1890”由来

  英国对镇江的军事侵略、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引起了镇江人民的愤慨。1889正月初六,英国巡捕在租界打死一个姓康的小贩,百姓群起抗议,英当局置之不理。镇江人民聚集了千余人包围英国领事馆和教堂,向英国当局讨公道。英国巡捕向群众开枪镇压,群众愤而点火焚烧英国领事馆,同时焚烧教堂15处。

640.webp (5).jpg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主楼顶层的“1890”石刻,就是原英国领事馆被镇江百姓烧掉后,满清当局屈服于英国侵略者的压力,由镇江地方官府出资赔偿重建的,领事馆于1890年建成。

640.webp (6).jpg

  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英国被迫交还镇江租界,1933年10月,英国当局把领事馆房地产卖给江苏省民政厅长镇江人赵启騄,结束了英国在镇江的殖民统治。

  博物馆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赵启騄的后人将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转交给镇江博物馆作为馆舍。

640.webp (7).jpg

  镇江博物馆珍藏着40000余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3件(套),二级文物340件(套),三级文物3121件(套),以西周及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为馆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这些珍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古城镇江历史发展的足迹。

QQ截图20170502154608.jpg

  这是一座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花园式博物馆,

  这是一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遗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