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大沟通在什么时候? | 运河百问⑦

2020年08月14日 16:23: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七问  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大沟通在什么时候? 

  中国大运河第一次大沟通在公元7世纪—公元12世纪。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而国家政治中心仍处于北方的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公元605年,为了加强东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隋炀帝在前代汴渠的基础上下令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隋炀帝下令重新疏浚邗沟以及疏凿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并对前代开凿的浙东运河航道加以整治,使大运河越过钱塘江沟通宁绍平原。此后,为了开展对北方的军事行动,隋炀帝又于公元608年在黄河以北,在曹操时期开凿的原有运道的基础上,开凿永济渠,直抵涿郡(今北京南郊),从而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方向到达涿郡,东南方向延伸至江南的一条“Y”字形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动脉。

  唐宋时期,运河各段的名称多有变化,但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格局和走向都基本没有变化,中央政府对运河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航道、大规模疏浚与改建部分航段,同时建立粮食仓储、转运等运河配套设施,并逐步完善了统一进行运河维护和运输管理的漕运行政体系,保障当时政府的政治与军事需求。

  经过第一次大沟通,大运河成为沟通中国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大动脉,确保了繁忙的物资与人员交通,弥补了中国南北自然及经济资源的不平衡,不仅为维持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繁荣。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