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寄兴:一半蒹葭,一半芦柴

2017年06月20日 09:36:50 | 来源:江苏综艺频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首民歌 一段传说

  古时候,邵伯(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是有名的戏曲之乡,会唱歌的人很多,但唱得最好的要数“莺歌”了。那时,邵伯地区有个风俗,每年六月十九观音会,都会有对歌竞赛,唱得好的就能得到“歌王”的称号。然而比赛前,莺歌却生病了,恰巧,遇见一位神医,叫莺歌到水急浪大的地方拔根芦柴花煎水服饮,连服三剂,保证药到病除。结果,莺歌一试,果真好了。比赛这天,莺歌便干脆唱了芦柴花,大家都惊呆了。 从此,民歌《拔根芦柴花》在邵伯湖岸边唱响开来。

  后来由钱静人、费克等人带队到扬州、江都采风,收集了大量民歌,并对其进行了加工。于是便有了现在大家听见的《拔根芦柴花》了。江苏民歌演唱家雪飞是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人。1956年7月,北京举行全国民间文艺调演。雪飞在大会上演唱了《拔根芦柴花》,受到了热烈欢迎。

  民歌新唱 文化融合

  在不久前举行的“茉莉花开”江苏民歌大会上,由柏文主唱,林晓、Jerry、方飞伴唱的《拔根芦柴花》,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木屐舞、rap等元素,也是十分精彩。

  时而吴侬软语,仿佛一片片花开;时而欢快明亮,宛若勤劳的姑娘活泼的身影。

  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和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相信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一首民歌 借花寄兴

  《拔根芦柴花》属于邵伯秧号子,是当地人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

  芦柴花,一种不能称之为花的花。过去或乡间圩边,或河沟两岸,或滩涂,到处是芦苇的身影。到了秋天,她倒也是开花,白白的,一簇簇,一团团,只是既引不来蜜蜂,也招不来蝴蝶,默默地开放,默默地衰败

  一曲熟悉的旋律,一首心动的歌谣,一种质朴的情怀,一份共同的回忆。

  民歌之于江苏,是名片,是品牌,是形象;江苏之于民歌,是故乡,是土壤,是家园。

  让我们在江苏民歌的旋律中,体会永不落幕的乡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