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江苏的古籍资源"活"起来?人才培养和高科技为古籍“延年益寿”

我苏网 2022-12-09 18:02

  江苏古籍拥有450万册的深厚"家底",记者从今天(12月9日)召开的2022全省公共图书馆工作年会上获悉,2022年江苏省在古籍的保护利用方面也在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取得喜人成绩。

  《永类钤方》共22卷,为元代医者李仲南所作,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今年上半年,南京图书馆的元刻本《永类钤方》修复完毕,完成了这个“国宝级”古籍修复正是90后古籍修复师丁峰。2013年,丁峰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从新手成长为手艺娴熟的修复师,靠的是多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艺。

  在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和丁峰一起与时间赛跑的还有12人,他们以专业的技艺、严谨的态度,尽自己所能延缓着古籍的衰老。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说:“江苏省古籍修复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职能,加强与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合作,打造了从中专、大专、硕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若干年的学历教育,现在我们全省、包括省外很多的古籍收藏单位,都有这三所院校毕业的人才从事古籍修复工作。”

  2022年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重点推进“江苏省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项目建设,并着手面向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征集珍贵古籍数据,推动全省古籍保护成果进一步转换。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说:“我们江苏省的古籍藏量在全国是位列第一的,而且里面珍贵的古籍更是占据了全国的大概1/10。所以说这一块是我们江苏的内涵的体现,所以说我们要让这些古籍活起来,造福江苏的人民,方便我们老百姓走进(馆里)来欣赏、来使用我们的古籍资源。”

  南通市图书馆馆长季丰吉说:“把这些古籍通过数字化或者加工整理、建库,让市民能较为准确、完善地去查询去研究,让古籍的这个学术作用来为社会更好服务。“

  扬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王玮说:“古籍数字化,它既有利于古籍的保护,更有利于传承。”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徐明 编辑/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