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米高度”视角 让城市更有温度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给予孩子关怀与温暖。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从“一米高度”出发、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有越来越多普惠可及的公共儿童服务为孩子而改变。
走进苏州市第二图书馆,记者看到,这里专门为0到14岁的少年儿童打造了一个少儿图书馆,小到自助借阅机的适儿化定制,大到整个空间布局的动静区分,少儿图书馆从各个细节入手,贴心地为小读者们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充分满足亲子阅读和小读者自主探索学习的需求。
有家长说:“比较适合小孩子的高度,书本也是这样摊开放着,小孩子在选书方面比较丰富、自由一点,能增加自主性,选书的兴趣会大一点。”
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今年苏州将建设20个儿童友好社区、6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2个儿童友好出行和1个儿童友好街区,并推进市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
苏州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朱敏介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规划落为现实,所以今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推进适儿化改造30项,成为我们目前苏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最主要的任务。围绕着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成长空间友好、权利保障友好、发展环境友好5个友好建设,全域推动我们儿童发展与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关爱儿童是全社会的共识。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苏州,南京、徐州、扬州、无锡、镇江等多个城市也纷纷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
最近,国家三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1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前不久,江苏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有序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通知》,同时正式发布《江苏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许珊珊在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调研(图中间为许珊珊)
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规划一所主任规划师许珊珊告诉记者,江苏着手儿童友好建设较早,她在2019年参与到《指导手册》的前期调研和编撰工作,这份《指导手册》不仅是针对空间营造,同时还兼顾制度保障、公共服务、儿童参与等方面。
许珊珊提到:“主要是公共环境、交通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然后是住区,最后还关注到了建筑的内部。比如说交通,小孩在慢行的空间当中,包括通学的路径,这些空间使用比较高的方面。同时,在建筑层面,比如说大人带着小孩去一些商场、游乐场所等,对这些建筑内部怎么完善配套设施、标识,怎么做到比较更安全,《指导手册》都会提一些具体要求。”
拿城市交通设计来说,如何做到儿童友好?许珊珊告诉记者,这就考验到当地通学路径设计的尺度和环境的营造。
“比如说做到人车分流,特别是学校附近的路段,我们提出是独立划分,更多的能营造出一个能够保障他们自由通行,同时也给小孩提供一个可以满足他们交谈社交需求的空间。比如说在绿化方面,最好跟车行空间有隔离带,而通学路径当中,要注重比较安全性的植物配置,避免一些有刺或者是可能有毒性的植物。”许珊珊说。
多元趣味也是儿童友好空间的设计原则之一。许珊珊表示:“比如在道路设计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不是成人骑电动车,而是考虑他们会不会骑滑板车,还有做一些这种可能步行为主的无障碍设计,要保证连通性。”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全域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更期待多一些“1米高度”视角,让城市更加人性化、更有温度。
(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苏州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