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七七”!国家级革命文物上记录的这段抗战旋律,在南京唱响
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今天(7月7日)上午10点整,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由雨花英烈、空军飞行员赵良璋作曲,其抗战期间的战友薛介民烈士作词,其夫人蒋平仲演唱的抗战旋律《盟》,首次以“青春之声”的形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复现。
活动现场
《盟》是一首抗日主题的歌曲,而歌曲的曲谱手迹于今年上半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活动现场,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唱响了这支抗战旋律,使其成为一份能够被后人“唱响”和“聆听”的文物。
演唱者之一、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大三学生朱月月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更应该去珍惜、去努力,我在歌声中体会到先辈们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动人情感,这样的精神和情感通过歌声融入我的内心,也将转化为自己继续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
演唱者之一、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大三学生朱月月
记者了解到,2021年,薛介民烈士之子薛人望和夫人李黎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父辈的战友赵良璋烈士,同时,将这份珍贵的手迹捐赠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公开了新鉴定评级的54件/套珍贵文物。
曲谱《盟》手迹
作为抗战时期空军军士学校的同班同学,薛介民烈士与赵良璋烈士一个以“海燕”为笔名作词、一个以“野雪”为笔名作曲,共同合作完成了《游击队进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等许多首抗日主题歌曲。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说:“这些抗日主题歌曲发表在当时各类抗日主题的文化刊物上,起到了以音乐为武器,鼓舞社会各界投身抗战事业的意义。但此前发现的各首歌曲曲谱均是印刷类型的,《盟》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曲谱手迹。”
泛黄的稿纸上书写的歌词,以一对情侣的心声抒发了家国情怀,其中包含着抗日战士奔赴前线之际与心上人依依惜别时的深情对话。胡卓然说:“‘河边林荫,别忘了我是纯真的姑娘;海阔天空,要记得我是英勇的战士’,歌词结尾更是以慷慨的誓言语句,将个人感情升华为奋斗的动力。赵良璋烈士谱写的旋律听起来深情而坚毅,将抗日战士告别心上人、奔赴前线的壮志豪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的学生志愿者合唱《盟》
手迹成为革命文物,蕴藏在手迹之中的歌曲旋律也期待着被后人倾听。首先尝试复现歌曲《盟》旋律的是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的学生志愿者。同学们首先将历史上手写的曲谱整理成为标准的电子版五线谱和简谱,随后,大家一起尝试着进行合唱排练,很快录制出第一个版本的合唱。参加合唱的同学,在排练现场还专门手持“向英雄先辈‘野雪’和‘海燕’致敬”的文字,并将拍摄的照片转给烈士的后人。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的学生志愿者排练合唱《盟》
南航金城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纷纷加入“传唱”的行列。南航金城学院的同学专门在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赵良璋烈士时,在英烈的墓碑前唱响了这首歌;南京传媒学院的同学在录制了独唱版本之后,还转给其他城市高校的同学,让这首歌曲的旋律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的志愿者们则在专业的录音环境里,按照曲谱手迹的演唱标记,录制了具有专业水准的男女对唱版本……
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赵良璋烈士墓碑前演唱
现场演唱者之一、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大二学生王煜涵说:“未来计划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录制更多首赵良璋和薛介民烈士合作的历史歌曲,并协助在更多高校传唱这些歌曲,以歌声来弘扬雨花英烈精神。”
活动现场
薛介民烈士之子薛人望、儿媳李黎通过音频,听到大学生志愿者在课余时间,照着乐谱反复推敲演练出来的旋律,觉得非常感动。他们感慨地说:“那种感觉就像珍藏久远的种子活起来了,在我们的眼前抽芽开花,同学们的音色优美,对歌词的精神也充分掌握,既有青春爱恋、又有家国情怀的表达。”
江苏省纪念馆专委会秘书长闻慧斌介绍,这样的演唱活动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今后,希望社会各界持续关心雨花台“红星计划”,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征集线索,让像《盟》曲谱手迹一样的珍贵文物能够继续丰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馆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正则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