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医疗保障局:全链条发力整治高值医用耗材
今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便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盐城市医疗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多方努力、多策并举、密切协作,将推进高值医用耗材专项整治作为全市医疗保障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整治内容。
强化源头管理,健全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机制
组织开展全市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第二批集中采购工作。6月25日启动后,经过处理前期企业申投诉、开展产品数据采集、制定上限价、公布入围产品目录、价格谈判、结果公示、申诉处理等程序,于9月初将第二批入围产品目录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纳入阳光平台,实现第二批17198条入围产品在省阳光平台的网上采购。
强化医用耗材治理组织领导。8月初,根据机构改革部门职能配置和人员变动情况,将原盐城市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盐城市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好集中采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组织开展医用耗材和试剂备案采购工作。为保障临床医用耗材及试剂合理使用和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医疗机构的网采率,制定印发了《盐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及试剂备案采购实施办法》,并按规定程序积极开展备案采购工作。
积极参加全省组团联盟集中采购。组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9家三级公立医院加入江苏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联盟。组织市一院、三院、建湖县院,参与全省首轮带量联盟采购,支架类中选品种平均降幅达51.01%,最高降幅66.07%,起搏器中选企业涉及品种最高降幅38.13%,三家医院年可减少支出1287万元。
强化系统思维,推动医用耗材整治全链条发力联盟集中采购全面落地
从7月启动的首轮全省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相关医院从10月1日起执行联盟采购价。9月底前,医保基金已按照总采购金额的30%及时预付给医疗机构。为了进一步扩大采购成果,鼓励联盟外医疗机构的跟标工作,跟标医疗机构已同时享受联盟中标采购价。积极跟进江苏省第二轮公立医疗机构部分高值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涉及眼科人工晶体、血管介入球囊、骨科人工髋关节等三大类300多个型号,平均降幅分别达到26.89%、74.37%、47.20%,盐城市5家医院参加,预计全年节约1320万元。
配合推进阳光平台建设。省级阳光采购平台是省级建设,全省共用。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将网上采购、系统互联、网上结算等重点工作任务逐一部署落实。医疗机构开展阳光采购,坚决杜绝违规网下采购现象。目前已完成3家联盟采购成员单位系统与省阳光平台对接,年底前计划完成三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省平台的系统对接,逐步实现所有公立医院的数据系统对接任务。
加强医保定点机构行为管理。将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情况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内容,加强对医保医生管理。完善医保智能审核信息系统建设,利用高值医用耗材大数据分析,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稽核、定期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黑名单”制度,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强化发展意识,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发展
随着高值耗材治理的不断深化,招采工作组团联盟带量采购的陆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通过“无形的手”调节,盐城市医疗器械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抓住机遇、调整思路、迎难而上,这是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紧迫问题。
盐城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多为规模小、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不高、管理低下的小企业,高值耗材企业几乎空白,需要以机制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降价、防滥用。面对新的形势,盐城市医疗保障局顺势而为,召开器械生产企业代表座谈会,普遍认为,要主动采取对策,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要主动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企业产品数量,做大做优做强企业,形成产品优势;一些同质化严重的企业,要主动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等形式,组成规模大的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发挥规模效应。通过产业引导,促进全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保障部门是窗口单位,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盐城市医疗保障局将严格加强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要求,持续推动医疗保障工作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公正的运行和监管体系,在坚守医保初心、践行使命任务中,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