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粉黛·谢馥春 | 江苏品牌记忆

荔枝网 2017年05月11日 19:12:22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即将于5月20日在南京举行。为了彰显江苏企业气质,凝聚江苏品牌力量,再创江苏品牌辉煌,荔枝新闻重点策划“江苏品牌记忆”系列,寻访企业匠人、追问企业初心,追忆江苏“老字号”品牌给一代代江苏人留下的时代印记。系列报道分为品牌追忆和深度专访两类,正在陆续推出。


  58日赴扬州探访“中华老字号”企业谢馥春,遇雨。驱车驶入古色古香的东关街,一路雨声淅沥,敲在青瓦飞檐上。

  拐弯进入一条小巷,再往里些就是馥园。老厂区尚在远处,已有阵阵小风翼香而来——果真不负“天下香粉,莫如扬州”的民间美誉。呼吸之间,心驰神往。

  记者一行三人沿窄小的楼梯拾级而上,恍惚时光倒流。

(谢氏古宅) 

绵延两个世纪的妆影风情 

  中国古代女子将化妆称作“面饰”。早在汉唐时期,扬州已是中国香粉业的生产和市场重心。

  清道光年间(1830年),“谢馥春”香粉铺在江苏扬州起家,主营香粉、头油等。创始人谢宏业的遗霜戴氏夫人从江都迁回扬州后,其居所正是在此。因“谢”在汉语中有凋敝之意,谢宏业便以“馥春”缀后,赋予欣欣向荣的寄望。当时,女性尤以敷香粉为美,以用谢馥春香粉为荣。  

(八十年代的店面门楼与民国时期鸭蛋粉包装盒) 

(谢馥春漆器盒装鸭蛋粉)

  这种风潮沿袭甚久。直到20世纪,鸭蛋粉还是张爱玲小说里娉婷袅娜的女性意象表征,“装着鸭蛋粉的长圆形大银粉盒,绕着桌子,这个递到那个手里,最后轮到她用,镜子已经昏了,染着白粉与水蒸气……”红妆倩影,投射出的是整个时代的情愫。到今天,坊间还流传着梅兰芳先生曾因没有谢馥春鸭蛋粉,而不肯上台表演的故事。

  “谢馥春从家族企业到公私合营,乃至今天成为 ‘中华老字号’的国有控股企业,”江苏谢馥春国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桂明向记者介绍道,“它于1956年由扬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与扬州同业公会全部15家香粉业企业整合而成。”

  所以,人们现在看到的“谢馥春”品牌,其实是扬州传统香粉业的集大成者了。

那些矢志不渝的同路人

  跨越了两个世纪的谢馥春,曾于1915年捧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在国妆界一时风头无两;也曾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中艰难改制,渡过了转型阵痛。今年64岁的王宝铭是陪伴谢馥春走到今天的同路人。  

(谢馥春老员工王宝铭接受记者采访)

  1970年,17岁的王宝铭被分配到谢馥春做工。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第一份工作却在化妆品企业与胭脂粉黛为伍,心里挺惆怅,“虽然也自豪、兴奋,但想象中男孩子总该去机械厂,在机床、刨床这些大家伙面前有用武之地……”说到这里,王宝铭笑了起来,紧接着道,“后来,我越干感情越深。尤其听到产品被认可,是很自豪的。”

  2000年左右,外来企业攻势强劲,另受国内民营企业的双面夹击,陈旧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让谢馥春难以为继,老字号内忧外患。于是,企业不得不谋求转型。

  “谢馥春是扬州文化、江苏文化的一部分,它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消失”,王宝铭说。在董事长阚滨的带领下,经过大量史料查阅,深度挖掘谢馥春历史、文化和理念信息,对“谢馥春”品牌进行解码重构,最终确立了“东方化、天然化、人本化”的品牌内涵。以创新为抓手的同时,注重文化经营,这是“谢馥春人”达成的共识。

(流水线上的谢馥春礼盒)

  如果说,当初王宝铭的入行是“解决吃饭问题”,那么为企业的存活殚精竭虑、坚守半生,则肯定不止于此了。与谢馥春一同经历风雨飘摇,终盼来国妆回暖向好,“谢馥春”这三个字,对王宝铭而言意味着什么?

  “应该说,比千斤重”,他答。

立足江苏底色的国妆气质

  2005年,谢馥春二次创业。经历了两年生产准备期,于2007年重新投入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鲜花熏染、冰麝定香”等制造鸭蛋粉的传统生产工艺得到复原,并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次,谢馥春走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从现有日化产品中另辟蹊径。一方面继承国妆衣钵,沿用天然原料,并在包装、器形上以古典制式,结合扬州漆器、玉器等江苏元素,融入中国青花瓷、传统刺绣等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在古法匠艺中植入现代化生产技术,让产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底色,又跟得上当代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

  

(谢馥春传习所)

  (鲜花熏染前,将母粉与玫瑰花瓣混合)

  一瓶10毫升的胭脂水售价45元,漆器盒装鸭蛋粉售价198元,一枚口脂(口红)不过百元……对消费者的价格让度,源于一条十六字的百年宗旨,“劣货不卖,卖货归真,真不二价,价不欺人”。而将高价位与高品质盲目划等号的部分消费者心理,也从来不曾成为谢馥春提价的动因。

  老字号企业有它灵活变通的部分,也固守它一贯的原则。此间进退,谢馥春不断地在斟酌考量。

(谢馥春包装车间)

  “第二次创业初期,我们起始资金84万元。到现在,已经年销售总产值近亿元”,王桂明不无欣慰地说。他带记者来到位于杭集的新厂区,这里是谢馥春的生产基地,建厂的全部资金则来自企业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积累资金。

  未来,谢馥春新的研发大楼也将在此建成。“最重要是把产品做好,对客户负责”,这是王桂明的原话,也是老员工王宝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承其百年余绪的后来人

  精细化工专业出身的谭月琴毕业后一直从事彩妆工作。在外企打拼了十年,她于2015年回到扬州,担任谢馥春首席彩妆工程师。作为企业的年轻力量,谭月琴踌躇满志,“现在终于能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了。”立下百年基业的江苏品牌,正待后来者注入新的活力。

(谢馥春首席彩妆工程师谭月琴)

  谭月琴曾花费八个月时间研发、设计一款口脂,方案前后修改20多次。为突出江南女子的感性元素,她与当地刺绣作坊共同定制了外包装,并针对不同人群和肤色设计了6个色号。产品上线后,线上线下的销售额都很不错。“这是我比较骄傲的一个作品。在谢馥春,怎样把现代彩妆植入文化记忆,是我一直考虑的事”,谭月琴说,“既然消费者信任我们手中的瓶瓶罐罐,我们不能辜负人家。”

  

(谢馥春口脂样图)

  那么未来目标是?记者问。

  “就嫁给这个行业了吧!”

  关于谢馥春的未来,谭月琴有很多构思有待实践。也有更多像谭月琴一样的青年人,正为谢馥春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明天摩拳擦掌。

  离开前,王桂明带记者去看了位于新厂区的非遗展示场馆。崭新而清俊的院落,与东关街原址确有几分相似。虽不及老楼的丰厚历史积淀,却表达后生对前人的致意。

  千秋粉黛谢馥春,愿承百年之余绪,传古来之神韵。



  在化妆品快速迭代、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国妆企业如何能既分到蛋糕,又保持优雅?“老字号”是包袱还是“潜力股”?江苏谢馥春国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桂明答记者问。

  Q:老字号企业产品的实用价值与纪念意义之间,如何平衡? 

  A:谢馥春作为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承载着传承国妆文化和江苏文化的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商业,国妆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谢馥春品牌价值的提升。因此,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提升应当互助互荣,并行不悖。

  谢馥春生产具有丰富文化表达的实用化妆品。其礼品价值是产品价值的外溢,而其纪念意义则应始终依附于实用价值。

  Q:对江苏的老字号企业转型与发展有何建议?

  A: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不少老字号企业缺少品牌创新的魄力和文化经营的勇气与担当。不要把老字号视作侏儒企业和包袱看待,而要注意挖掘老字号的“长寿基因”,对他们的文化品牌发展路径进行有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