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可能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7-03-23 09:08

  3月21日,李昌钰携夫人宋妙娟从美国回到江苏,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开讲座,分享人生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的李昌钰,也是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特邀嘉宾之一。

  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李昌钰

  一生只做一件事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李昌钰出生在如皋,4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我大概在10岁就没了爸爸,当时我爸在上海做生意,从上海赶往台湾途中,乘坐‘太平轮’遇难了。”后来,他的妈妈一个人拉扯13个孩子,非常辛苦。“1960年,我成为台湾最年轻的警官。”李昌钰说。

  1964年,26岁的李昌钰带着两个箱子和50美元赴美留学,其间做过餐馆服务生,教过中国功夫,也当过化验室技术员。兼职3份工作,他依然只用了两年半就修完了四年大学课程。

  “1974年,我拿到第一个博士,当时美国什么都要钱,参加毕业典礼也要钱。我没钱,自己在家毕业。”

  展示“时间表”,精确到分秒

  李昌钰鼓励青年学子要勤精建业,有梦想,有热爱。他展示了一张“时间表”,写着例行工作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精确到分秒。

  “一年8760个小时,不管你是院长、教授还是清洁工,一定要会利用时间。”李昌钰坦言,他一天工作16个小时。

  李昌钰称,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可以做成某种事情的人,一种是站在一旁看人做事的人,一种是世界变了却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他鼓励学生们努力成为第一种人,“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李昌钰

  许多迷案是因为刑侦人员自己失误

  李昌钰参与调查各类案件逾8000件,他在演讲中举了肯尼迪总统遇刺案件和辛普森杀妻案的例子。

  李昌钰介绍,1963年肯尼迪遇刺时自己还在台湾,不了解状况。多年之后,他受邀参与肯尼迪案件的重新调查。他首次提出了对射杀肯尼迪的那颗子弹进行DNA鉴定,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子弹上有很多人的DNA,唯独没有肯尼迪的。

  原来这颗子弹在一开始即被枪弹检验人员洗刷干净后做痕迹比对,并且在接触子弹时未戴手套,大家的DNA留在了子弹上,污染了物证。由于物证保存不善,已经无法用于DNA检测了。

  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被控谋杀前妻,李昌钰在一份血液采样中发现了问题——辛普森的血液样本有EDTA(防腐剂)。

   “EDTA一般是在试管里的,辛普森的血里怎么会有EDTA?这个案子肯定有问题!”李昌钰说,警方提供的证据表示,他们在现场发现两滴血是辛普森的,“但这两滴血一滴干一滴湿,显然不符合逻辑。”

  他解释,两滴血同时滴在地上,同一时间、同一温度,结果应该是相同的,不可能一湿一干。

  在进一步调查中,他还发现女死者胳膊上的三个血手印,没有取证就被擦去了,尸体旁边散落的碎纸片也被当作垃圾扔了……第一现场被破坏,让这件案子更加扑朔迷离。

   “有时候法医会犯错,导致犯罪第一现场被破坏,这也需要前人不断积累经验。现在刑侦工作人员都知道要保留第一现场,遇到弹壳要小心收集,不能擦拭。”李昌钰说。

  心系家乡

  设立全球首座刑侦科学博物馆

  去年11月,李昌钰在家乡江苏如皋设立了全球首家刑侦科学类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他一生办理的许多重大案件资料,比如原始手稿、法庭物证。博物馆还有案件分析室、情景模拟等功能区域。

  今年9月,欧洲重量级刑侦专家将到如皋参会,李昌钰希望这个博物馆有国际沟通的合作意义,接下来做一些培训、科研工作。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把世界带来如皋,通过这个刑侦博物馆,让世界各地的警侦公安人员到这里来,然后把如皋带向世界,由来博物馆参观的外宾向他人介绍如皋。

  ——李昌钰

  李昌钰笔耕不辍,共撰写四十余本书籍,这位著作等身的神探告诉记者,他的一本书已经被翻译成79种语言。

  李昌钰自传

  作者:李昌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神探李昌钰自传,40年经历的诡秘奇案,70年感悟的人生道理,用温暖的文字,讲一段属于他的热血励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