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李集镇二圩村的“蜕变”故事

2021年11月24日 09:45: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个村‘红绿榜’的做法真的好,对我们做好农村人居整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参观过二圩村的人员如是说。日前,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在李集镇二圩村召开观摩会,各镇分管人集中在二圩村取经学习该村在环境整治工作的创新做法。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群众参与度,李集镇在二圩村试点“红绿榜”制度,村党支部通过与村民签订责任书,村部制作专门的“红绿榜,美丽约定”公示栏,村里庭院清洁的家庭上红榜表扬,庭院脏乱差的则上绿榜,定期督促整改,形成长期持续的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讲卫生等好习惯,营造乡村振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自从村里设立了红绿榜公示栏,我们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子和门口扫一扫,邻里之间也会暗自比较,谁家的门前今天最干净。”二圩村村民王军笑着说。

  二圩村是传统的粮食种植村,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二圩村生产的粮食便可供应整个李集镇,可传统农业带给村民的收益远比不上付出的艰辛,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和读书的孩童,硬件设施和环境在全镇乃至全县都算是落后的。

  二圩村与G25高速灌南南互通,距离主城区6公里,235省道、连镇高铁和宁连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近年来,二圩村紧紧围绕“寻梦田园风光,情醉农耕二圩”主题,突出党建引领,挖掘村域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社会管理,打造生态村庄,着力彰显亮点,努力打造一亩三分地上的二圩生态宜居样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传统农业被现代高效农业取代的趋势下,村里开始鼓励村民们养豆丹、养螃蟹,成立养羊场,几间专门为酒店做一次性拖鞋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也发展起来。如今二圩村的豆丹养殖面积已达到200亩,且带动了本乡村民30人家门口就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此外,二圩村还发展了苗木、稻鱼混养、虾蟹养殖和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我现在在村里打工,一个月能挣到近4000块钱,也不用离乡背井的,感觉很踏实。”二圩村村民唐祝华笑着说。

  宜居宜业还要宜游,二圩村依托农耕文化广场,在周边搞起了彩色水稻种植和彩色油菜花实验基地,并配套发展民宿、停车场,通过对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的深度发掘吸引人气,发展乡村特色休闲游。今年新建六塘河智慧农业产业园,投资了1000万元,总体规划1.2万亩,核心区约4000亩,分3年进行实施,该园集科研、展示、种植、文化、观光、加工于一体,主要功能体现为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展示、特色瓜果和蔬菜品种展示、景观廊道、农事科普体验、稻作文化主题博物馆、休旅等。

  如今的二圩村,依托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将党组织建到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一线,切实绘就产业旺、乡村美、农村富的共同富裕新图景。“我们二圩村地处城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我希望能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把二圩村建设成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丽宜居样板村。”二圩村党组织书记许志刚介绍。

  (来源:灌南县融媒体中心/夏丹华 通讯员/崔皓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