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富民兴村 连云港模式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2021年07月09日 21:35: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眼下虽是酷暑,可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乡鲁兰村蔬菜种植大户韩莉的大棚里却忙忙碌碌,干劲满满,有的摘黄瓜,有的摘西红柿,欢声笑语伴随着收获的喜悦洋溢在大棚里。刚摘完贫困户帽子的张翠娥高兴地说,“多亏了村支部建的产业大棚,让我在家门口打工,现在每天收入在100多块钱,还不耽搁照顾家里”。

  张翠娥口中类似的产业大棚、富民兴村产业车间,驼峰乡已建设了30多个,带动20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近年来,驼峰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员干部、产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资源聚集到富民兴村的主战场,将简单易学、适应性强、前景好的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突破口,为当地群众打开一条特色致富路。

  据介绍,近年来,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工作部署,动员各级党组织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准化的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龙头,以政策为保障,不断夯实发展根基,拓宽增收路径,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向下扎根、向高攀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直以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市县乡村等各级党组织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准化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龙头,以政策为保障,不断注入发展活力,拓宽增收路径,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在去年,连云港市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该政策以九条措施为主体,十二条配套扶持政策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引领、富民兴村”《责任清单》为附件,形成“1+2”制度框架,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党建富民成效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发展动能。

  “发浙江的货需要抓紧装……”在赣榆海头镇东部的海前村,鸿华包装车间内一片忙碌,负责人王旭光很是满意。2013年,王旭光投资办厂,但传统销售市场小、订单少,生意不愠不火。2016年,海前村组织电商培训,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学习,开始接触电商销售,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去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

  海前村东临黄海,村民大多以海上捕鱼为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该村党总支创新“支部+电商+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设网红直播室、共享直播厨房,积极引进抖音、快手合作平台,并组织一对一帮带、手把手培育青年创业,引导大批渔民白天撒渔网、晚上互联网。目前,全村从事电商产业已达3000余人,短视频点击播放量165亿余次。2020年海前村快递上行量1200余万件,销售额12亿元。

  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一靠产业、二靠市场。连云港市一方面坚持把“一村一策、一镇一品”发展列入富民兴村行动的重点工作任务,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业主导,延长发展链条,做强富民兴村实业,全面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另一方面,坚持“壮大规模”与“做大市场”双向发力,既紧抓时代“风口”,探索推广“支部+电商”发展模式,抢抓“云端”机遇;又找准发展“出口”, 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优势,按照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创新“镇级主导、村级参与,镇村联营、共同发展”模式;同时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加大产业推介、信息对接、农业招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扩大对接“窗口”。

  如今,连云港全市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已建立起各类产业党组织211个、乡镇帮扶产业园26个,帮助95个村形成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联互促、资源整合与抱团经营融合并进,让村集体做大“蛋糕”、村民分享“红利”。 2020年,连云港市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同比增幅6.5%,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村集体家底更加殷实,村民收入更加厚实,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吴斌 仲启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