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6亿元,品牌价值全国第四!一颗草莓如何“长”成亿元产业

2021年01月22日 15:50:18 |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盐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俯瞰图。

  一颗草莓,屡夺全国金奖,1.3万亩种植规模年产值达6亿元……这个深受大众喜爱的时令鲜果,何以成为一个县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引擎”?

  草莓产业是盐都的特色富民产业。近年来,盐都按照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盐都草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7.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四。记者近日深入采访,探寻一颗草莓“长”成亿元产业背后的故事。

  屡夺全国擂台赛金奖 奥秘何在?

  “婧婧果蔬家庭农场的‘宁玉’草莓,荣获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金奖!”连日来,这条喜讯传遍了盐都“莓”友圈。

  △“宁玉”草莓参加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

  “这是农场连续第三年荣获金奖,‘盐都草莓’的名声越响,村民们种的草莓就越好卖。”农场领办人董兆付,是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个头不高、憨厚壮实,一直工作在农村基层。相比于获奖,更让他高兴的是村里种的草莓今年收益十分可观。

  △董兆付带头种植设施草莓。

  在盐都,草莓种植已有近20年历史,从最初只是零星种植,到现在发展规模为全市之最,这背后有什么秘诀?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区、街道两级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设施草莓等高效园艺产业发展,聚力建设草莓产业示范园区。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优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推进品牌建设,不断加快草莓产业提档升级步伐。

  如今,“江苏草莓看盐城,盐城草莓看盐都,盐都草莓看新民”已成为草莓行业的共识。隆冬时节,草莓飘香。行走在颇具田园特色的新民村,随处可见连栋草莓大棚,蔚为壮观。作为“中国草莓产业基地”,新民村现建有草莓设施大棚3000亩,其中高架草莓种植30万平方米,连片规模和设施现代化程度全省第一。

  △连栋的草莓智能大棚,蔚为壮观。

  1月16日,室外寒风刺骨,盐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智能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一眼望去,干净敞亮,现代感十足。“我们的大棚集成应用农业物联网、基质料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全面实现了智慧化管理。”董兆付介绍道,和大部分长在地上土里的草莓不同,这个大棚里红颜、宁玉、白雪公主等10多个品种的草莓,均采用高架无土栽培技术,长在高低不一的架子上,垫的是按比例混合的基质,有机水肥通过支管输送。一般批发价格在每斤30至100元不等。

  △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高架草莓。

  优质草莓的长成,种苗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新民村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农科院合作,成立示范基地,并邀请科技专家进村、进户、进棚指导,使得村里在草莓组培、育苗、无土栽培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今年因为气候等原因,全国各地草莓种苗普遍生长形势不好,但是我们村里很少出现‘死苗’,可谓风景这里独好。”董兆付自豪地说,精细化种植的草莓,不但早熟丰产,果形、甜度、口感等各方面都优于其他。

  小草莓“长”成亿元产业 如何富民?

  “20年前种草莓,既不懂技术,也不懂销售,种出来的草莓又小又酸,卖不出去的全得倒了。”李万选是新民村最早的草莓种植户之一,那时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做梦也没想到,小小的草莓竟能“长”出一个产业。

  “现在可不一样,村里建的智能大棚设备一应俱全,还有专家常年驻村指导技术。我们只要付每亩每年4000元的租金,带着种苗就能进棚种植。草莓成熟后,入棚采摘的游客也很多。”李万选去年承包了4亩多智能大棚,产量一亩达4000斤,一年下来净赚近15万元,比他以前种10多亩草莓的收入还多。

  △专家指导村民草莓种植技术。

  如何让更多村民尝到种草莓带来的“甜蜜”?盐都大力推广“一户一棚”,通过政策引导、园区示范、干部带头、专家指导,鼓励扶持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发展10至20亩规模适中的大棚草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刚开始,村民们顾虑多,觉得没技术、缺资金、无门路,宁愿守穷也不敢闯。”2009年,董兆付联合5名党员,在全村率先尝试设施草莓种植,当年不仅收回全部投入还有盈余的生动事实,引得村民纷纷效仿。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先后带动200多户农户发展“一户一棚”,户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董兆付本人也先后获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等多项荣誉称号。

  带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户都不能落下。新民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党员带头聚民心,采取“1+1+2”工作法,即1个党员帮扶1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包棚种草莓,再雇2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打工,每雇1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村里减3000元大棚租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李金根患重病五六年,得到李万选结对帮扶的支持,每年收入近10万元。

  △草莓种植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组建草莓产业联盟,吸纳中小散户参与,实行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品牌包装、市场开拓“四统一”;拓展电商销售,先后建成草莓电商运营中心12个,年电商销售额2000多万元;丰富农旅功能,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直接收入2亿元……盐都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强全产业链开发,持续放大草莓产业富民效应。   

  推动产业质态新提升 出路在哪?

  “‘盐都草莓’采用脱毒种苗、高架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感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还能提升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江苏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草莓协会会长赵密珍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草莓组培育苗。

  同时,赵密珍也客观分析了“盐都草莓”目前的发展短板,如草莓多以批发零售、休闲采摘为主,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草莓种植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

  为此她建议,创新草莓发展模式,挖掘草莓文化,丰富草莓内涵,开发创意产品,让“盐都草莓”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产业。

  就进一步提升草莓种植基地智能化水平,她建议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以产学研创新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加快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设施草莓上的集成应用。

  就培育信息化人才,她建议针对园区管理人员、农技服务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分层分级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更多“互联网+”农业人才,真正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放眼未来,董兆付把目光投向了鲜果深加工和乡村旅游文创。新民村草莓深加工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休闲零食“草莓脆”有望率先上市,一批极具新民村产业特色的文创产品也将不断被开发出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让更多村民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是我们必须做好的新文章。”

  △游客尽享高架草莓采摘乐趣。

  “今年,我们将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突出特色草莓主导产业,围绕公共服务、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新型主体培育等四个方面,重点实施科技共享服务、种植规模增加、种苗产业提升、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动草莓产业质态实现新提升。”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