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村:从贫困村,到省内首批且唯一的职教特色小镇

2019年08月21日 10:48:19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殷村,一个村庄的生长史(1)

  蓝图是怎么绘就的?

  省道S340上车辆川流不息,顺着这条强劲的“动脉”沿侨裕集团往南而去,一幢幢别墅小区映入眼帘。这些别墅有288幢,住着576户人家,与30年前相比,村民的生活改变巨大且清晰可见。这就是殷村,一个地处常州市钟楼区最西面的村庄,几十年来一直奔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而这一切,得从一张手绘的发展蓝图说起,极为难得的是,即便岁月变迁,这张蓝图的内容几经更新,但初心不变。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1992年被大家公选为村支书开始,我就一直以殷村发展为己任。但这么多年来,最值得殷村人骄傲的,就是我们一直在坚定地执行殷村最初的核心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于曾多年担任殷村老支书一职的侨裕集团董事长陈礼斌来说,随着殷村职教小镇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今日殷村学剑桥,明日剑桥在殷村”成为了他并不遥远的梦想。

  事实上,这些年来支撑将梦想辐射并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是殷村人脱贫致富的渴望,是殷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当时想的,就是要挣钱过好日子。那时想法比较简单,就是以产业为带动,把环境弄好点,让大家都愿意留在这块土地上一起发展。”陈礼斌在当上村支书之前,白手起家开办了侨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海滩游乐用品厂;当上村支书时,殷村全村工业产值不到200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当上村支书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不断壮大村级工业经济,使村民由农民变工人,增加村民收入。

  十年,十年,又是十年,风卷图现:1991年至2000年,稳定农业,发展村办工业,实施小康殷村战略;2001年至2010年,科学规划,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教兴村战略;2011年至2020年,以民为本,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1996年首次成为“亿元村”……

  最初的殷村发展规划,那张由陈礼斌等4人留在白纸上的几笔粗浅涂画,与经过专业论证设计的最新版殷村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图一起,被现任殷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主任杨伟民妥善保存,打算放到未来的殷村村史馆里去。

  一块土地腾空间

  土地是最深沉的财富,而殷村的发展,得益于对这块现为2平方公里的精打细算。

  “我们一开始就考虑,要在严守农村土地红线的基础上,进行可操作性的规划。”多位曾担任殷村村干部的人异口同声地说。从1993年开始,殷村进行了第一次土地规划,用8年时间先后投资3000万元,将村里1800亩低产农田建设成为现代化高产农田,为全村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00年初,陈礼斌带领村委对原村办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在殷村民营工业园区里逐步发展起了以侨裕集团为龙头的涉及旅游用品、床服用品、机械加工等产品的大小民营企业23家,形成了300亩富民工业园区。到2000年末,殷村工业产值突破1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随着职教园的“构思”成熟、职教小镇发展有了雏形,殷村面向未来发展的空间也被划分成了4块:农业、工业、教育和智创。因为经济实力的提升,平整土地还表现在将殷村分散的住宅进行了集中安置,改变大家的居住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别墅小区——288幢整齐美观的别墅,提前预置的停车库,以超前20多年的眼光应对着今天的家家有汽车。仅此一项,就让可利用面积增加了五六百亩。

  在规划好的框里,殷村陆续装进了泰村实验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城建学院、常州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等。而在未来,殷村还将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融合智慧创新创业、游学旅游、休闲度假、智慧居住于一体,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学、宜业、宜游、宜居”的特色小镇。

  据统计,当下殷村的整体可利用面积达到了1200亩地,为未来发展妥妥地“储备”了更多空间底气。

  陈礼斌说:“算一算集体经济的总账,从前一亩地租金最多1200元,而现在我们整体发展的价值,是一种几何级的增长。只要能让老百姓获利,大家都会用实际行动来拥护。”而每年一度的村民大会,正在不断调整声部,束音成线,共同呼喊着殷村的未来。

  殷村,一个村庄的生长史(2)

  村民是怎么富裕的?

  从乡镇企业起步发挥带动作用,到推动职教园发展,成立特色职教小镇,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到如今家家户户小别墅不动产等平均不低于200万元,殷村村民的口袋正飞速富裕起来,而在未来,伴随着乡村文化特色旅游的推动,富“脑袋”将更多成为日常。

  从乡镇企业起步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农村发展的更多可能。”70多岁的王祥坤曾任殷村党组织书记,因长期担任工程建设现场监理,算得上是殷村的“活相机”,他用记忆记录下了殷村发展的多个阶段。在他印象里,殷村当年的村民们,守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收入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1990年前,殷村是有名的“西伯利亚”式贫困农村,在王祥坤等多位村民口中,经常会出现一句民谣:“殷村芦场头,工资贰角头,社员没劲头,干部没奔头,小伙儿光棍多”。

  穷则思变,陈礼斌一上任,就把“脱贫致富、强村富民”作为对村民们的第一承诺。他的第一步谋划就是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不断壮大村级工业经济,使村民由农民变工人,增加收入。在陈礼斌的带领下,全村开始了村办乡镇企业的探索,先后发展起了阳光、木器家具和海滩(侨裕控股集团前身)等3家村办企业。

  2000年伊始,陈礼斌抓牢升级村级工业经济的绝佳机遇,带领全村对原村办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在殷村民营工业园区里逐步发展起了以侨裕集团为龙头的涉及旅游用品、床服用品、机械加工等产品的大小民营企业23家,形成了300亩富民工业园区,进一步夯实了村级工业经济。2000年末,殷村工业产值就突破了1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职教小镇是特色

  2006年,殷村村委投资1800多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改造,铺设沥青路面、绿化道路、安装路灯,实现人车分流。

  “那车一开通,我们好多人就上赶着进城了。以前要转到卜弋镇上等半天,现在是从咱们村里直接半小时左右就到花园汽车站了。”72岁的袁敖大回忆起市区5路公交车直达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园区和富民工业园区,深刻地感知到,“要想富,先通车”。

  同年,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成为了最早入驻殷村的学校,2006年建成开学。在校长高慰的口中,他们是殷村职业教育园区的“拓荒者”。“首先吸引我的,是陈礼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他所说的‘一个梦’打动了我。”这个梦就是“今日殷村学剑桥,明日剑桥在殷村”。

  2006年5月2日开工,同年10月20日开学,常高艺飞速地在殷村扎根,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迈入全省艺术职业教育的领军行列。

  2017年青春文艺公社正式落户殷村,经由创始人许晓峰、著名音乐唱作人汪峰等人的“加持”,殷村被赋予了文化艺术人才与作品的孵化器、文艺青年的“朝圣地”和文艺青年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三大特色。

  同时,历年来被引进的江苏城建学院、常州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等,不断开启着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的发展新版图。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小别墅,不算种田工作的收入,单说不动产,每家平均资产在200万元以上。”殷村财务会计杨丽历算着很粗犷的账;“我家103岁的婆婆住在村里不愿意搬到其他地方去,几年没到常州来的远方亲戚来了都很羡慕,说你们村上真好……”村民胡住凤憨憨地笑着……

  “富口袋的同时,更要富脑袋。”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殷村人也没忘记这样的传统。这样的理念始于1996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殷村小学,深化于2001年再投3000多万元建设泰村实验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改写了殷村没有完小和中学的历史,铭刻了“教育是百年大计”的烙印;更铭刻入2017年殷村职教小镇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全省首批就25个,当时我们的规划已经完成,目标是为世界培养‘工匠’人才。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正在不断努力,一切为了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殷村村党委副书记王建中介绍,殷村职教小镇主导产业定位为教育创意创业产业,规划3.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650亩。在未来,殷村的发展将立足殷村职教联盟,建立国际先进技术苏南转移中心,营建“职教+”复合型产业体系,发展教育装备、培训、营地、文创、生态、休闲等产业,深化多链条、高融合的产教一体化平台,创建国家现代职教示范区典范,打造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产、城、人、文协同发展的特色小镇。

  殷村,一个村庄的生长史(3)

  未来发展怎样“破题”?

  到2017年底,殷村20个村民小组562户家庭搬迁进小别墅,基本完成全村拆迁安置工作,村里不仅实现了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还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实行村级经济收益红利分配。如今的殷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乡村振兴开始大步迈进,曾经因为机遇众多、交通便捷、设施齐备等种种“城市的胜利”而被席卷而去的年轻群体,重新开始上山下乡。在殷村,未来发展的“破题”之举,在于人是如何避开传统乡村“空心化”巨大内伤的——这里的年轻人,几乎从未“倾巢而出”,30多年来的发展里,始终在殷村、在邹区、在常州留下了自己实实在在的“青春印记”。

  让年轻人前来创业

  在中国殷村职教特色小镇智创园里,邦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这家主要产品为授粉熊蜂的公司,为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提供生物授粉技术,有效提升果蔬的口感品质。这已被评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先进项目。

  “熊蜂授粉是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必需品,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创始人之一的刘昊轩,是个出生于1989年的黑龙江小伙子,他是在南京大学求学生物学专业时发现了这样的创业机会的。他们“高智”创业核心团队有6人,其中3人为博士后、博士、硕士。

  “我们成形的产品是以箱记的熊蜂,每箱约含熊蜂100只,可以在6-8周时间内为一到两亩地的农作物授粉。”将创业项目安置在这里,最直接的原因,在刘昊轩看来,是因为他的合伙人之一陈浩就是土生土长的殷村人,而邻近的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则提供了最直观的应用观察之处。

  刘昊轩说:“从2015年到2017年,经过一年半的研发,我们最终开始向市场投放。按40%-50%的成群率来算,我们还在探索起步阶段。”2017年至2018年,他们在全国只卖了200箱;而今年,已经有2000多箱被出售。

  目前正在村委工作的袁鹏,同样揣着一颗想要摸索创业的心。“我们这边引进了一家跆拳道培训机构,我觉得类似的运动创业还是很有市场的,嗯,不着急,再看看。”

  类似这样的新青年型创业者,返乡的途径和历程,对殷村而言多种多样。

  让年轻人来当创客

  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法国戛纳国际音乐博览会如期举行,来自中国殷村的音乐人用一场名为“2019 MIDEM星巢之夜、原创力量”的演出,再次点燃了戛纳的热情。两年前,“青春文艺公社”正式落户江苏常州殷村职教小镇。这个旨在打造中国首屈一指青年文艺人才孵化器的平台,由中国原创音乐领军人物许晓峰先生创办,下设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电影、舞蹈、非遗等7个不同的艺术品类,每年在全国精心遴选300名青年艺术家,来到殷村接受各个艺术领域顶级导师的培训。

  “我们想要点燃的是殷村的青春火焰,主张个性张扬和自由生长,崇尚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提倡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这便是公社所坚持的理念。”许晓峰说。

  许晓峰、汪峰、张亚东、彭锋、孟禄丁、喻慧、阎连科、阿来、苏童、天下霸唱、林兆华、赖声川、田沁鑫……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著名文艺大咖纷纷走进了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的校园。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青少年师生面向国内外的大舞台。

  “如果整个园区每年都有50万人次的流量,那么,一切皆有可能。”2018年城建学院全日制学员已达7000多人,年均社会活动流量为3万人次,院长黄志良曾连续多年在其人大代表的提案议案中呼吁,“小镇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小镇,我们应该把职教园的发展看做一个整体,后续如果能够统筹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真正将形成产村融合发展,培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双主体,那么将大大推进农村与城镇的双向深度发展,这才是作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应有要义。”

  让年轻人设计未来

  今年6月到8月,如果你来到殷村别墅小区,可以看见房前屋后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口袋菜园”改造计划。这项计划,是由常高艺环艺专业“艺景工坊”工作室实际落地的第一个殷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负责人宰湘婷介绍,作为殷村本地的高校,接下这个项目,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来共建这个围墙外的共同家园。她说:“我们针对这些家前屋后的私人空间,带着学生们进行了详细的项目调研,综合了大家的生活需求,最终设计兼具乡土和个性的方案。”

  一手主导殷村村委放心大胆将大型规划设计方案交给本地企业的是殷村老支书陈礼斌, 他认为:“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设计方案要接地气才有生命力。”

  事实上,作为殷村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部分的新孟河滨水湿地景观带,同样也是由“艺景工坊”工作室承接的。在未来的规划里,这片新孟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将为殷村创造一个完美的水岸线,并结合农耕文化,给当地居民和前来游玩的人提供更多原生态的体验之旅。

  “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技巧、创新的未来。”在殷村人的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便利我们的生活,挖掘我们的历史,留下我们的记忆,守护我们的乡土。”

  风动不远处,尽是好江南。殷村的未来,在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