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橄榄绿”,穿上“红马甲”,用“一度电”诠释“百分情”

2019年05月25日 09:46:05 | 来源:南通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们曾经浴血南疆,在烽火硝烟中锤炼耿耿丹心;他们曾经点兵沙场,在铁甲洪流中锻造铮铮铁骨;他们曾经巡弋碧海,在惊涛骇浪中书写赤胆忠诚。解甲归来,他们初心不改、真情不变、本色不移。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

  2001年7月,4名转业军人与2名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发起成立江苏省电力系统首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城区低压抢修服务队。18年来,无论是寒冬酷暑,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这支电力铁军始终“随叫、随到、随修”,用一度电诠释了百分情。

  大街小巷的忙碌身影,点亮了万家灯火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希望。为了能让队员们第一时间找到抢修点,队长缪恒生一有空就穿街走巷,半年后竟手工绘制出带有客户信息的城区地图,服务队到达抢修现场的平均时间也随之减少了6分钟。2002年盛夏的一个晚上,刚刚结束抢修回到值班室的缪恒生正准备吃饭,报修电话响了起来。缪恒生了解情况后,立马召集队员赶往现场,顶着电缆烧焦后的浓烟和60多度的高温下井作业。井下作业结束后,缪恒生一下子瘫坐在井里,几近昏迷。缓了一会儿,喝了两口水,缪恒生又爬起来和队员们投入紧张的抢修中。临近子夜,终于排除险情恢复供电。“用电有困难,就找‘红马甲’”的口碑迅速传开。这一年,他们入选了全县“十佳文明窗口”。

  18年来,先后有79名退役军人参加共产党员服务队。“红马甲”的足迹丈量了如东县大街小巷,累计受理各类求助电话7.5万多个,现场服务4.8万多次,受益群众24万多人次。

  走家串户的温暖电流,传递了真情爱心

  余新明等6名队员所在的老山战友群体,坚守承诺照顾烈士父母35年,获评2016年10月“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所有队员以他们为榜样开展烈士父母帮扶行动,承担起照顾烈士父母的责任。第二任队长海军战士刘跃平带领队员们资助贫困学子圆梦南理工,还照顾其高位截瘫的母亲近10年。同为海军战士的陈志华连续13年真情助学贫困学子,并号召服务队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先后资助贫困学子61名。

  在服务队转业军人爱心行为的感召下,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成立了“余新明爱心大使馆”,如东公司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帮扶专项基金”,先后亲情资助孤寡老人、伤残军人、革命老红军等200多名,为困难群众提供各种材料19000多次,捐资金额32万余元。

  魂牵梦萦的军旅情怀,永葆了军人本色

  成立伊始,考虑到服务队以转业军人为主体,队长缪恒生决定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实行统一着装、集体住宿、24小时值班,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海军战士刘跃平接任队长后,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完善了缪恒生的值班制度,并把日常工作经验归纳形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抢修作业标准化指导卡》,走上了内部管理的精细化道路。

  18年来,在四任队长的带领下,服务队始终牢记“我是一个兵”的军人本色,每天清晨身着“红马甲”列队站在党旗下,开始新一天交接班,办公桌上抢修台账记载详细、堆叠整齐,工器具间里备品备件分门别类、摆放有序,休息室里被褥叠成豆腐块状、牙刷向左看齐……大家纷纷说,虽然褪下了“橄榄绿”,但又幸运地穿上了“红马甲”,变的是岗位角色,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