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阳光”洒满脱贫攻坚战!淮安一大批低收入群体、经济薄弱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2018年06月21日 09:36:50 | 来源:无线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精心部署、精准施策,一大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走进涟水县梁岔镇费庄村,一片高楼远远映入眼帘。2016年12月以来,费庄村拆除2.8万个老庄台。去年7月,启动建设11.7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目前建筑主体已经完工;今年8月份,435户村民将喜迁新居。谁能想到,几年之前,费庄还是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 

  涟水县梁岔镇费庄村党总支书记王以中表示:“经过土地整理,全村利用废沟废塘和宅基地,整合了600多亩可耕种的土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全村有67户低收入户,2016年脱贫15户,2017年脱贫16户,预计在2018年底全村67户全部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的一大批农村像费庄一样实现了脱贫致富。记者从淮安市扶贫办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末,淮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400元以下的乡镇有45个,占全市总乡镇的15%,占全省贫困乡镇总数的76%,共有176万人口。其中,人民人均纯收入在350元以下的特困乡镇14个,有44万人口。当时,扶贫主要是解决温饱。1991年,淮安市成立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广大扶贫队员在帮扶脱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5岁的张新民曾在扶贫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据他介绍,淮安市扶贫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许多经验做法全国领先。如,在全国创新举办“贫困户子女培训班”,实现一人培训、一户脱贫;在全省率先开展“千名公仆帮贫致富”活动等。

  淮安市粮食局副局长、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张新民说:“这么多年扶贫,老百姓和扶贫干部、乡村干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经常来往,从这么多年的体会啊,是既抓党建又抓扶贫,互相促进。”

   近年来,淮安市扶贫工作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向精准转变,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因户制宜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利用“阳光扶贫”系统,帮助解决岗位、资金、项目、技能等问题。在航帆柳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上班。

  村民潘洪秀说:“早上六七点钟来,中午回去吃午饭,下午一点两点回来,晚上五六点钟回去,一天四五十块钱,快乐,不累。”

   “十三五”以来,淮安全市培训低收入农户2.2万余人次,帮助掌握高效蔬菜种植、龙虾养殖、食用菌加工等实用技能;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6亿元,支持发展各类增收项目。同时,把省级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零钱”化为“整钱”,实施统筹带动增收项目166个。淮安人民正以辛勤的汗水,换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淮安市委农工部部长、市扶贫办主任严继林介绍:“先后实施了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脱贫奔小康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四项工程,一大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地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全市已脱贫低收入人口21万人,91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到2020年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来源:无线淮安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