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姐姐在苏州迷上京剧 留学一年成“苏州通”

2018年06月15日 10:35:10 | 来源:爱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倷好,我叫赵帝沙,我来苏州只有一年多,我爱苏州,我爱京剧。”操着一口相当纯正的苏州话、手法熟练地水袖,如果闭上眼睛,你可能猜不出唱出《苏三起解》的竟是一个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女生之口。

  她的京剧老师,园区天域京剧票房的创办人刘佩琪说,赵帝沙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会了京剧。

  咿咿呀呀的“魔音”吸引着她到苏州

  爱笑、开朗,苏州话说得溜,在苏州大学,初次见面的赵帝沙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6年的赵帝沙出生在尼日利亚最大的港口城市拉各斯,父亲是律师,哥哥们是工程师。

  15岁起,她就展现出经商的才能。

  “我学画画,我把我的画卖给衣服工厂,印在衣服上;我做模特,赚取外快。”赵帝沙说,后来她在阿布贾也开了工厂,做外贸,但是和中国的生意伙伴交流不是很顺畅,她就想学汉语。

  2014年,赵帝沙就报名了阿布贾的孔子学院,开启了她的学习汉语之路。

  “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他们希望我能拿个博士学位回家。”赵帝沙说,她的家里有很多博士,她的学历最低,“父母是要求很高的人,他们希望我做律师,但是我没有天赋。

  学习汉语4个月,赵帝沙就参加了汉语桥。一次偶然,他听到汉语老师在唱京剧,咿咿呀呀的唱腔虽然不懂,可赵帝沙却迷上了。

  “就是一见钟情吧,我觉得京剧美得不得了,每个演员不仅会唱还要表演,我都没想过人有这个能力。”赵帝沙说,她觉得她看到很特殊的东西,就放不下。

  2017年3月24日,31岁的赵帝沙放弃了尼日利亚的一切,到苏州追寻自己的京剧之梦。

  为什么会选择苏州而不是北京?

  “苏州有百戏之祖昆曲,有评弹,有软糯的苏州话啊!”赵帝沙说,她喜欢安静的城市,北京太大,太热闹,苏州则恰到好处。

  苦学唱念做打 从零开始学苏州话 

  到苏州一个月,赵帝沙就加入了园区天域京剧票房,师从创始人刘佩琪。

  赵帝沙说,她的汉语还不错,但是学习京剧还是把她给难住了。

  “唱、念、做、打并重的同时,还要发出非常高亢的音来。走台步、甩水袖也不容易。”赵帝说,相比走台步、水袖等环节,手的部分是最难学的,没有捷径可走。她就跟着刘佩琪学,像传统京剧训练那样,老师摆成什么样自己就照着摆成什么样,有时一个手势一摆就是半个小时不能动。

  半年后,赵帝沙就会唱《贵妃醉酒》、《红灯记》、《苏三起解》,学起来有腔有调,“当时我觉得她唱得很不错,有天赋。”刘佩琪说,外国人能学成这样,确实不错。

  天域京剧票房的票友不少是老苏州,赵帝沙想留在苏州,想了解这座江南水城,她便和老师、宿管阿姨学起了苏州话。

  “苏州话有灵气,吴侬软语,听着就舒服。学苏州话不容易,我就看老师的嘴唇形状,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会了。”赵帝沙说,深爱一个东西,学起来就很简单。

  对话留学生赵帝沙

  记者:你的英文名叫阿曼达,自己的中文名有什么寓意吗?

  赵帝沙:百家姓中赵是放在第一,我出生在西非的尼日利亚,信仰耶稣,上帝就在我身边。我来自沙漠,那里是我的家。

  记者:你很喜欢京剧?

  赵帝沙:这一年来的接触,我过去喜欢,现在还喜欢。我洗澡的时候,上学的路上,都喜欢听《红灯记》,我放弃了尼日利亚的一切,我到苏州学京剧和苏州话,我得到的是一种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丽。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这就是一辈子这个东西

  记者:学京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哪?

  赵帝沙:我在尼日利亚几乎没有学过京剧,只能一点点地从京剧基础讲起,好在我有舞蹈功底,因此学习过程并不太难。但是走台步、甩水袖还是不容易。每天练习走台步,至少要达到上百遍,消耗五六个小时,走久了腰酸腿疼,疲惫不堪。

  记者:如何把自己练成“苏州通”?

  赵帝沙:情到深处自然爱!除了上课,我喜欢逛苏州博物馆、昆曲博物馆,去平江路听评弹、昆曲,我还喜欢吃苏帮菜。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记者:今天有什么打算?

  赵帝沙:明年1月我就要毕业了,我的父亲在我来苏州不久后就离开了我,我想回去唱一首《红灯记》给他听。之后,我还是想留在苏州,在这里找一个中国人成家。
(来源/看苏州 编辑/季玉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