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再添2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

2018年04月20日 08:18:47 |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再添2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让特色田园扮靓新乡土时代

  时隔半年之后,江苏省19日公布第二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名单。来自南京、徐州、常州等10个设区市的25个村庄上榜。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系统谋划启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确立首批45个试点村庄,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要素,挖掘乡愁记忆,重塑乡村活力、魅力与吸引力。这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内涵高度契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江苏率先实践的有效抓手。

  江苏省原定于去年11月公布第二批试点村庄名单,去年全年共100个村庄展开试点,但后来考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急不得、赶不得,还需根据第一批试点情况沉淀经验、总结不足,而参加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申报村庄,基本都主动到首批试点村庄走访“取经”,由此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试点方案。

  3月19日,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评审会,通过现场答辩、专家组逐一评审,并经省联席会议审议,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东龙等村庄的试点方案获得认可,进入第二批试点村庄阵列。

  东龙村位于淳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林果种植是村里的特色资源。担任村庄规划设计的华晨博远设计院设计师耿伟说,在规划设计中,他们注重彰显农业产业特色,拓展农业功能。去年开始,村集体布局并形成以中草药种植为主的“百草园”,同时发展猕猴桃产业。村里新的产业定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效益会更高。继而再发展与之适应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电商。结合村里的商业街,他们拟整合线上企业和线下销售的平台,村集体的老厂房也将改造为农村电商物流加工园。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职业农民培育纳入东龙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并计划在今年至少培育50名职业农民,通过特色产业打造增加村民就业上百人次。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南京溧水区副区长张为真介绍,当地白马镇李巷村围绕“看一场老电影,听老村民讲一场故事、吃一顿农家饭”发展红色旅游,凡参与民俗展示和开办农家乐的村民,经村集体登记后进行培训,农家乐的场地统一设计,帮助村民改造完成,由此助推村民收入提升。

  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在肯定李巷做法的同时,提醒除了发展旅游,实现村庄自身的综合发展更重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志疆表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反复调研。他们在为溧阳南山后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村民诉求,对产业定位作出细致研究,确立养蜂为主导产业,并发展茶、蟹等农产品,把村里闲置的农舍、砖瓦厂等规划改造为茶、蟹农贸集散之地,既合理利用存量空间,又有利于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苏北平原村落——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特色田园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村民意见和智慧。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林祖锐坦言,他们向村民发放问卷,发现村民对产业定位不太满意,同时也反对大拆大建,所以最后确定的方案中,村庄改造变成尊重原有风貌和脉络的“微整形”,并最终确定发展葡萄产业,从种植向酿酒等二产延伸,并设立榨油作坊,弘扬村庄榨油古文化。村里不搞大面积绿化带,主要通过菜园优化生态。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自然村,此次也成为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总建筑师张应鹏说,利用潘安湖良好的生态环境,马庄村将着力打造集非遗旅游、民俗体验、文化体验、婚庆艺术等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地,以及集文创基地、文创工作室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新平台,成为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田园游乐等相融合的生态型休闲旅游村。同时,响应“一村一品”号召,发展田园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并改革创新,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产业,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保障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在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设计师黄丽君眼里,马庄环境优美、集体团结、民风纯朴,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农民乐团、中药文化、两汉文化,都是支撑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马庄的乡村振兴主要明确三项任务,即: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梳理文化要素和重点,把文化融入产业发展,探索苏北资源枯竭地区的乡村发展模式,体现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生态时代再到文化时代的乡村发展之路”。

  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定要注重服务业发展与村民就业机会,当前乡村旅游火热,而从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乡村复兴经验看,发展乡村旅游最好不要游客和村民 “两层皮”,所有资源既面向游客,又面向本地村民,这样的一体化思路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江苏网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