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前的一张镇江市新华书店订书函

2018年03月24日 01:20:57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

  镇江市中山东路上的新华书店即将搬迁至漫书城的消息,经京江晚报报道后,勾起了不少市民、读者的美好回忆。与新华书店有关的往事,如影片回放般重回眼前。近日,镇江市民刘先生在一本旧书夹页中,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镇江新华书店的订书函,看着这张64年前的订书涵,让他想起了与新华书店有关的读书往事。

  “通函”即订书函 那时买一本书要“上万元”

  这张订书函不算大,长27厘米,宽13厘米,大约是A4纸的一半,纸质不算太好,类似于现在的一种略薄的浅色元书纸,一面光、一面毛,字迹是印在光的一面,纸张已经开始泛黄。其工艺是先“划钢板”,再进行批量油印,而且函件文字采取的是老式的竖行排列,很多字仍然是繁体字。这张订书函右侧一边写的是两个大字“通函”,下面日期是一九五四年九月六日。而函末还盖有一个老宋体红色大印:新华书店镇江支店。

  尽管这张纸片距今已经有64年,但上面的黑色油印字体仍清晰可见,上面写的是:同志们,我们渴望很久的伟大的领袖著作“毛泽东选集”普及本一至三卷全部再版了,这对我们以前没有购到的同志是一个喜讯。现在我们新华书店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使每位迫切需要的同志能够在这一次买到“毛泽东选集”,故发给统计单一份至你单位,希望你处研究委托一位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协助我们做好此次发行工作。该统计单请于前送交我店门市部(统计单送到即可发书)。附注:“毛泽东选集”普及本,第一卷每本:八仟五百元,第二卷每本:一万一仟元,第三卷每本:八仟五百元。此致,新华书店镇江支店。

  记者注意到,这张订书函币值仍采用第一套人民币币值,即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制发行的货币,面额相当高。而这时离1955年3月1日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已经很近了。两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刘先生表示,“通函”左上部有两行手写硬笔字——“王宝庆、姚汉忠,两人预订”,纸片背面还写有一个被剪裁过的地址——“省府路,防疫站”,省府路就是现在的镇江市政路。这样推断来看,这是一封由防疫站寄回新华书店的回函。

  订书函采取无信封邮寄 是60年前图书销售模式的见证

  为了这张纸片,刘先生专门查询了镇江新华书店的背景:1949年春,在苏北的华中新华书店抽出6人,组成新华书店镇江分店,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镇江分店在中山路46号筹建门市部,1949年4月底开业,可称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新华书店。

  镇江分店管丹阳、扬中两个支店和专署行政区划内其他县的图书发行工作。1950年1月,改名为新华书店镇江支店,负责镇江市及丹徒县的发行。1960年1月起,镇江市店担负市本行及全专区各县店业务辅导工作。1963年改称镇江中心支店,1983年恢复原称,管辖丹阳、丹徒、扬中、句容4个县店。不仅如此,镇江新华书店在建店初,便开始承担北京、上海图书发行所和省新华书店发往苏北,以及苏北新华印刷厂发往全国各地的图书中转任务,当时的年中转量达到七八百件,在行业内堪称标兵。

  镇江新华书店的历史悠久。不仅如此,镇江新华书店发行任务连年超额完成。刘先生认为,在早年,每遇到有重要书籍出版和发行,镇江新华书店都会发行类似的“通函”,这应该也是新华书店发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渠道。从这张通函划钢板所制可以看出,当年这个通函的发行面还是比较广的,重要的政府机构和团体单位都会收到,然后新华书店再根据统计单上的汇总数据进行集中采购。

  不仅如此,刘先生还在信封背面找到更多信息:两枚邮戳和半截100元面值的邮票。其中一枚邮戳三行排列,上行“江苏”,下行“镇江(支1)投”,中间左边已经看不清,之后是“9、9、9”。而在邮票上也有半个邮戳,也是三行,下行“镇江”,中行所剩数字为“9、8、19”。刘先生按照通函上的9月6日推算,认为其中一个邮戳是寄戳,另一个是回戳,这与投寄日期是相吻合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封通函采取的是无信封邮寄方式,在解放初期缺少纸张的情况下,很多单位的函件都是采取这样“节省”的方式进行的。

  刘先生是镇江新华书店的老读者,他表示解放路、大西路、东门等处开设过的新华书店他都光顾过,而近些年逛的最多的还是中山东路上的新华书店,现在书店要迁址了,他着实有点不舍,而这次找到的老订书函,可以说让他对镇江新华书店又加深了一层理解,这段历史值得铭记。

  (来源:金山网 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