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国家水生态试点之力 做活水美宿迁文明城

2018年03月22日 10:33:14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来过宿迁的人都会被这里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所吸引,这里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渺,大运河、古黄河横贯南北,沂沭泗等诸多水系在此聚汇,纵横交织的河网形成了连接相通的水脉。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江北大地上,她那“人在城中住,城在林中立,林在水边生”的独特风貌润泽一方民生。

  宿迁位于江苏西北部,境内河网交织,水系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有27.7%的河湖水面,24.4%的森林覆盖率,50.9%的耕地面积和70%的平原地貌,被称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最大的‘氧吧’”。

rb180322gg6

  举全市之力 倾力推进试点工作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1996年,宿迁设为地级市之后,始终走“生态立市”的发展道路,以建设“江苏生态公园”为目标,围绕“深呼吸、看绿色、见清水”的理念,提炼出了“改革、青春、生态好”的城市精神,统筹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保障、防洪除涝建设,先后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一大批桂冠,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古老而又年轻的宿迁,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倾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弹奏出生态河湖润宿迁的宏伟乐章。

  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宿迁积极抢抓机遇,2014年5月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随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宿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出台了《宿迁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宿迁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宿迁市城乡供水管理办法》、《宿迁市河流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

  2017年,宿迁推行河长制,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形成八项管理制度,实施“9696”工程,代表江苏接受水利部检阅,为打造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的宿迁奠定坚实的基础。

rb180322gg4

  “一河一策” 连通治理水清河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年来,我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清水行动、连通工程”,制订并推动“一河一策”河道治理模式。

  “贯通黄河故道中泓、开挖成子河航道、整治淮沭河,扩建中运河泗阳一站、新建刘老涧二站和徐洪河泗洪站等枢纽工程,有效连通境内淮、沂两大水系,流域输水能力提高了每秒100立方米。”谈及“清水行动、连通工程”,市水务局水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我市实施了活水进城,通过七堡枢纽将骆马湖水引入古黄河、西民便河、为民河等中心城市河道;引京杭运河水入泗阳县城,形成“四横四纵”水系格局;新建利民河刘洼站等工程,将洪泽湖与泗洪县城北水系连成一个活循环,淮沭河水则为沭阳县新沭河、内沭河、老沭河等河道提供清澈水源,通过系统建设,使城市因水而灵动起来。通过拆坝建桥、疏浚治理,三年来共整治县乡河道353条、村庄河塘900处,打通断头河112条,使乡村沟河塘坝有效连通,乡村水环境焕然一新。

  解决水源问题,只是河湖水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宿迁秉承遵循自然规律理念,统筹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通过截污纳管、生物修复、扩大湿地与水面面积等系统建设,打造“亲水悠闲,绿化活力”的城乡水生态模式,结合运河景观与公共空间,塑造修复运河、洪泽湖、骆马湖、古黄河生态系统,利用沿岸滩涂建设水生植物群落,保护特有珍稀动物。马陵河彻底摆脱了“臭水沟”的帽子,发展成为集“海绵、排涝、观光河、健身、交通”为一体的生态廊道。

rb180322aa5

  从供排到节水 民生工程一个接一个

  顺民意,润民生,更要保民安。我市夯实流域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加固整治中运河、新沂河、古黄河、六塘河、西民便河、安东河等重点河道堤防,疏浚治理城市排涝河道,巩固洪泽湖、骆马湖堤防,推进黄墩湖滞洪区工程建设。

  三年来,我市建成了城市排水防涝会商指挥系统,组织防汛调度演练,抗御雨涝灾害侵扰。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科学调度,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实施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建设,实现城市与乡村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全市通村率100%、入户率92.5%。把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作为保障河清湖秀的关键措施,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7%,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40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国、省考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82%以上。

  水资源总量是硬约束,效率提升是关键。紧盯全市70%水量用于传统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宿迁率先试点农业水价改革,并在全国推广,形成的计量用水、协会管理、精准补贴等措施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在泗洪西南岗等主要干旱区集中推进蓄水抗旱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工程节水。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建成一大批城市蓄水海绵,把雨水资源留在宿迁,统筹再生水资源广泛利用。全面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开展供水管网改造,推进新材料使用,全民节水惜水爱水高潮涌现。1个国家节水型城市、80%的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257个节水型载体、34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无不展现管水治水骄人的业绩。

rb180322aa1

  全面禁采 恢复两湖水生态环境

  在过去,骆马湖、洪泽湖一直是优质黄砂的主产地,满湖的采砂船难于管理,侵扰湖底、破坏水质、水生物种不断减少。近年来,为恢复两湖水生态环境,我市实行全面禁采,建立了多部门一体化执法体系、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集中管制并拆解599条非法采砂船只,两湖禁采工作率先实现“清零”。

  设立湖泊水环境监控体系和管理中心,实施退圩还湖恢复水面2.68万亩,两湖水质逐渐好转,水生动植物不断恢复,消失多年的银鱼汛再次出现,多种鸟类不远万里纷至沓来。依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宿迁建成了洪泽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骆马湖畔省级园博园、三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向城市辐射的大大小小的水景公园,绘就了水的海洋、绿的天堂、花的家园的盛景,万顷碧波荡漾的湖面、清新自然的大氧吧吸引着无数天南地北的游人,这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里四季分明别有洞天。

rb180322aa6

  以水为媒 水生态文明世代传承

  宿迁是个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交织的水网,留下了远古时代先人逐水而居的足迹,沭阳、泗阳、泗洪三座县城以水定名就是印证,发掘保护水文化成为时代的使命。

  水生态文明是涵盖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我市在试点城市建设中注重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方方面面,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化自然文明、乡风文明、水生态文明的先导区、先行区和示范区。实施生态走廊、生态灌区、生态河道建设,生态文明涵养不断彰显,为全国文明城市描绘了厚重的一笔。形成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宿迁水文化展示馆,运河沿线的宿迁历史博物馆、东关口历史文化文园和泗阳妈祖文化园,10个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77个水美乡村,无不展示着水文化的魅力。这里的水倾注了人的记忆,这里的人融入了水的灵魂,这里是人们生活的乐土。

  三年来,我市累计投资13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204%,实施了6大目标7大任务112个子项工程,推动10项示范工程建设,23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实现了“生态强市,生态富民”的战略,完成了“一核、两湖、三片、四廊、多点”总目标,探索出了适合宿迁市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宿迁“湖美河畅,节水清源,淮沂水韵,绿野田园”的淮沂水生态新城展露新姿。

  这三年,全市水域和湿地水面积增长率达0.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1%,农业用水保证率80%以上,生活供水保证率98%,工业用水保证率95%以上。这一串串典型的数字都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懂得初心,方得始终”,十三五规划全面启动,在实践党的十九大“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征程中,宿迁人民未雨绸缪,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倾力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向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目标迈进。

  (来源:宿迁网 编辑/郭文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