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晋升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四:这是“城市精神”的加速形成

2017年11月24日 10:35:12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虽然早有众多“国字号”桂冠加身,但从来没有哪一块奖牌,像“全国文明城宿迁市”称号这般,令宿迁全城宿迁市民如此心潮澎湃。

  3年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591万宿迁人用无数的汗水筑起了整座城宿迁市的“文明梦”。

  实现梦想,需要抛洒汗水,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精神支撑梦想,梦想锻造精神。宿迁三年创文的过程,深刻地诠释了梦想与精神的关系。宿迁三年创文的过程,也正是城宿迁市精神加速形成的过程。

  相比其他创建城宿迁市,宿迁创建“全国文明城宿迁市”的基础可谓先天不足。2014年才以“全省最后一个”的身份跻身江苏省文明城宿迁市,虽然因成绩优异一步跨入“全国文明城宿迁市提名城宿迁市”行列,但无论物质基础,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无法与周边城宿迁市相比拟。宿迁若要在全国100多个强手如林的参评城宿迁市中一举中榜,简直不可想象。更令人生畏的是,个别大城宿迁市,甚至省会城宿迁市,连创几轮都未能创成。

  然而,彼时的宿迁,经济社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迎难而上、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宿迁市,推动宿迁文明迈上新高度,成为全宿迁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

  围绕200多项创建指标,2015年至2017年,宿迁踏上了为期三年的创文征程,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全国文明城宿迁市”。

  随着创文的不断深入,全国文明城宿迁市的测评范围越来越广、创建标准越来越高,宿迁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心城区乡镇2016年开始被纳入测评范围,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果壳箱、道路坑洼不平、没有路灯,还有黑臭水体”,宿迁市创文办一位督导人员回忆道,第一次下去督查,最好的乡镇,看面子才勉强打了三四十分。

  这是一块不得不啃的“硬骨头”。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宿迁市长王天琦对涉及的30个乡镇一一进行过堂,数次召开推进会,不定期暗访督促。创文督查组经常带着测评卡,以远高于全国测评标准逐项验收打分。各媒体对不文明现象保持高频度曝光……

  在强力而有序的推进之下,各个乡镇旧貌换新颜,顺利通过考核。目前严格按照测评标准打分的话,普遍得分90分以上,最差的也在80分以上。

  创文期间,宿迁直面矛盾和问题,不回避、不退让,敢于动真碰硬,主动迎接挑战,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难题,力度之大、变化之大前所未有。痛治马陵河,把7次整治未能奏效的臭水河变成了生态景观河;开展耿车等片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一举解决了困扰群众2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重点解决“大花轿”从业人员转行转业,实现了1.6万辆“大花轿”禁行,解决了重大交通隐患。

  凭借着一股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拼劲,文明创建深入人心,文明的种子在宿迁大地生根发芽。

  创建文明城宿迁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到经济发展,小到楼道的粉刷,无不在考核范围内。一片纸屑、一次闯红灯,就可能让无数汗水付之东流,这对每一个创建环节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网上申报是创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文举措和成效最直接的体现。为了保证网上申报环节不丢分,资料申报部门不仅对上报的每一个数据严格把关,甚至对每一份材料的格式、字体、字号、行距,都作了统一,确保该环节不丢一分。

  为了检查路面砖块是否有松动,督查人员常常一块砖一块砖地试踩,一旦中招,瞬间变成“泥腿子”。

  为了察看片区公厕情况,相关人员拿着测评手册,把所负责片区的30多个公厕,一一“体检”一遍。

  每一个相关部门、每一个创文工作者都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将工作做到极致。

  至今令宿迁宿迁市民拍手称道的,还有公共设施的完善。比如,按人体比例调整果壳箱高度,在冰冷的石凳上加上木板,在十字路口安装遮阳棚……一个个原本冰凉的服务设施从此散发出浓浓的温情。

  更让宿迁人引以为豪的是,文明20条、礼让斑马线、有序排队等宿迁创新创优之举,引发全国关注,城宿迁市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城宿迁市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

  凭借精准创建、精细管理的“绣花功”,文明创建深得人心,文明之花在宿迁大地渐次开放。

  开展“文明宿迁”主题征文活动,拍摄“诚信宿迁”宣传片,进社区开展文明主题宣讲……三年来,宿迁宿迁市富邦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峰每年都为创文活动投入不下10万元。“我是一名小企业主,更是一名宿迁宿迁市民。创文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主人翁’。”

  王德峰的话说出了宿迁全体宿迁市民的心声。

  三年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越来越多的宿迁市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是城宿迁市形象代言人,形成了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宿迁市民成为创建的主体。

  创文的关键是干部和群众协力互动、勠力同心。宿迁始终坚持干群一体,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宿迁市委、宿迁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深入一线暗访,现场会办解决问题,推动了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在创建过程中,宿迁的干部和群众没有因为管理行为的密集和力度加大而产生矛盾,而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宿迁通过设置宣传公示栏、入户走访、宿迁市民夜话等方式,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业主对改造过程进行评议和监督,真正把群众意见落实为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群众总体满意度达98.6%。

  社会组织是城宿迁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宿迁致力于让社会组织承担工作,避免公权力不当介入个人空间。比如本地车在斑马线礼让行人时,可能会被不了解情况的外地车追尾,宿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由保险协会、驾驶员协会出面管理,对因礼让行人被追尾的汽车,保险公司不仅不记入事故次数,次年也不上浮保险费用。

  政府发挥善治作用、社会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宿迁市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宿迁形成了各方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凭借创文为人人,人人为创文的通力协作,文明创建植入人心,文明之花在宿迁大地绚烂绽放。

  城宿迁市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引领着一座城宿迁市的未来发展。当其引领城宿迁市到达梦想的彼岸时,城宿迁市居民也会越来越自信从容,城宿迁市的明天也会随之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来源:速新闻 编辑/赵姗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