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呼吸!“海绵镇江”勃发生态力量

2017年09月20日 07:45:08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

水体修复后的虹桥港

2

海绵小区楼间小景

  在被视作我国海绵城市“元年”的2015年,镇江搭乘国字号“头班车”,成为全国16个海绵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第一个海绵试点城市。如今,三年试点期渐近尾声,海绵城市不仅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的鲜活切片,更有机融入居民生活,让城市雨过水留“自由呼吸”。

  海绵生活,百姓更多获得感

  “以前,我们小区基本上年年被淹。今年夏天竟然没积一点水,环境也好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朝阳门小区的吴彤对海绵城市建设赞不绝口。他在自家小区一楼开了一间小杂货铺,屋内比屋外道路低,下雨必淹,最深的时候积水齐大腿,全家人经常通宵熬夜排水,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整个小区作了海绵改造。原先透水性很差的水泥路,全部先铺1米多深的介质土,再统一铺上10厘米厚的港口砖,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实现结构性透水,水都收集到砖下的排水管网,路面不再积水。小区损坏的公共设施也修复了,并增加30个停车位。“环境好了,老百姓满意了,物业费收取率也有所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朝阳门小区所属的酒海街社区党委书记卜美琴笑着说。

  越来越多的老小区享受到海绵改造带来的生活红利。

  2015年9月,海绵城市试点首个项目落户江滨新村第二社区。从102幢-111幢居民楼合围而成的1.9万平方米区域开始,为居民铺装可透水的宅前道路,提升小区绿化为功能性的雨水花园,原先硬质水泥路面的停车场改造成透水生态停车场……海绵技术做得怎么样,群众是第一“验收人”。江二社区的住户们表示,家门口、停车场再也不淹水了,下小雨时走回家鞋子都不湿,居住环境更舒心。

  我市被纳入试点的区域主要在主城区29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含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近30万。为显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让百姓有更多的民生获得感,老小区的海绵改造通过“海绵+”模式,在海绵改造的同时,或是叠加城建工程,或是叠加物业提升,或是叠加水电气改造,对老旧城区进行有序修补和有机更新。

  海绵城市的“地下文章”重点在排水管网的疏整重建。海绵试点区内共有松村路、尚德路、古城路等8个“老牌”的易涝积水区。其积水主要原因为地势低洼、排水管渠标准低、片区水系水位高。我市统筹建设雨水管渠、LID源头设施、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全面推进积水区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5个积水区整治,在2016、2017年汛期未发生内涝积水现象,海绵作用成效初显。

  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海绵改造的技术路径中,镇江做出一套“灰绿蓝工具箱”。灰色为传统的雨水管网和贮存系统,绿色包括生态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地贴等,蓝色则是用于水体净化的措施。

  结合“一湖九河”水环境整治及“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海绵改造用“蓝色工具箱”重点整治虹桥港、一夜河、西团结河、御桥港等黑臭水体,提升城市水环境。虹桥港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源头小区海绵改造以及末端水上生态浮岛处理设施,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质明显改善,正在实施上游周家庄片区整治、小米山路海绵改造、河道岸线生态修复等工程。一夜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水质得到一定改善。黑臭水体系统工程完工后,可彻底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基本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海绵创新,“镇江特色”可圈点

  今年8月1日起,我省第一部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性政府规章——《镇江市海绵城市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出台的重要指向,就是要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弹性、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镇江市海绵城市管理办法》串联起住建、发展改革、水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一项多部门运营管理的联动工程。此外,我市完成了《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等7个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完成了《镇江市排水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和工程验收规定》、《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LID)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等21项制度。海绵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基本搭建完毕。

  在系统集成创新的理念下,“智慧海绵”应运而生。据介绍,智慧海绵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维度、多变量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研究对象是城市水循环全过程。其目标维度包括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文化等目标,其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应急指挥等环节。如今,在我市数字供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智慧海绵初具形态。

  值得一提的还有,随着城市公共建设运营领域首次向社会资本投融资“开闸”,全国首单海绵PPP“双示范”项目于2016年4月在镇江成交。今年5月,该项目又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我市海绵城市建设PPP公司组建采用国有资本30%、社会资本投资70%的模式,特许经营期为23年,项目回报机制为项目公司通过污水处理费收入和政府购买服务收回成本,并实现投资回报。

  海绵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技术路线: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

  数读海绵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计划项目273个,总投资88.67亿元;试点区内项目155个,总投资40.6亿元。

  截至2017年8月底,完工项目193个,在建项目78个,完成投资68.87亿元;试点区内完工项目111个,在建项目42个,完成投资33.21亿元。

  说上两句

  在新一轮城市生态发展建设中,“海绵”无疑成为席卷全国的热词。从2015年全国16个城市纳入试点,到2016年的14个城市,再到今年江苏省级5个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别于大拆大建,海绵城市建设提倡有机修复生态、顺时顺势而为,留住雨水财富,守住自然底蕴。同时,海绵城市建设让百姓可观可感,是送到居民家门口的民生工程,群众成为第一把关人。这就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不能在开工前更多听取民意,能不能尽可能减少噪声出行干扰,能不能把细节做得更加完美……都在考验着海绵智慧。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写明“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成为大家的共识,有技术上的探索,有建设过程中的互谅,有生活设施改善后的舒畅,更有对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共同期望。

  国家级海绵城市三年试点,镇江抓住机遇搭乘了头班车。而城市建设发展永不止步,让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让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应成为镇江的永恒追求。(翟进)图片由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提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