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生

2017年07月17日 15:59:00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澍,建筑师。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本科以及硕士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做了题为“自然形式的叙事与几何”的演讲。

  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3年,入选《时代》杂志发布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

  在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奖之前,王澍的名字在东南大学校园里便像一个偶像般的存在。这位现在享有盛誉的著名建筑师,高考时原本想读北大中文系,但父母为了将来就业,让他读工科,他不愿放弃画画,父母才替他报了建筑系。大学期间,他博览群书,沿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穷游。

  在东大嗜书如命,无所不读

  刚入学时,大家还不会使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同学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才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好奇地进去一看,被空荡荡的图书馆和浩瀚的书海震撼了。此后,那里成了他阅读的天堂。

  王澍的兴趣广泛,从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社会学到物理、数学、生物、现代文学、电影、喜剧,“20世纪发生的重大变革我都想知道。”

  博览群书的王澍,很快成为同学中的“百科全书”,那时,会经常有不同的同学到他宿舍里,大家一起高谈阔论,谈读书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味也浓了不少。

  读万卷书同时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的同时,怎么能少得了行万里路,王澍说,自己从本科时便开始旅行,经常一个人背着行李到深山呆上一两周,有一次,他沿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交换搭乘卡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整整走了三个月。“那段时间,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很受沈从文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疑问影响,后来我很多建筑作品背后,都有沈从文的影子。”

  王澍还有一个学习习惯,每周,他都会约上两三个死党去南京长江路的美术馆看最新的画展,一幅幅认真看下来,大家面红耳赤地争论着回到宿舍。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点孤独主义

  王澍的妻子陆文宇是他的同学,也是他“业余建筑工作室”唯一的合伙人。由于获普利兹克奖时王澍正在美国讲学,首先面对国内媒体的任务便落到陆文宇头上。王澍妻子陆文宇的“功劳”远不止面对媒体那么简单。他们建筑工作室的所有除涉设计的工作,都是靠陆文宇。有关王澍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他老婆。

  陆文宇是王澍的初恋,从东南大学读研相遇,正式嵌入了王澍的历史。那时王澍在学校已经是个风云人物。广为流传的一件,是他当着导师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面口吐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

  王澍回顾这段时期解释说:“人生一世是很短暂的。我年轻时会站在街边看,指着街头行走的人,说这些人已经全部死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我非常极端,算是一种孤独英雄主义吧,但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这样才会有力量支持你在年轻时走过人生很重要对一段旅程,也是自我实现和锤炼的旅程。”

  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就是自然

  王澍的传统文化素养极为深厚,他的基本理念和审美便来自于宋代山水画和明清园林。

  “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这个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就是自然。这是王澍建筑理念的重要基础:重返自然。

  他无数次地去看园林,领悟到中国传统文人的情趣——“以小见大”。一座假山,自下往上有三条互不交叉的道路,都可以到达顶端。王澍从中得出的经验是: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生。从一座假山,看到人生、世界,以小见大,这是古代文人的情趣所在,也是王澍所推崇的造园情趣。

  对王澍来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世界,能让人们“在某种无目的的漫游状态中,返回一种我们已经日渐忘却的知识,使一种在过去一个世纪中被贬的生活方式得以活生生地复活”。

  王澍作品

  介绍国内外最新建筑思潮,讨论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外 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推出建筑文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教育天空和最新学术成果。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 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