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2017年07月12日 15:30:45 | 来源:今日头条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全国六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地消失了,但留在我脑海里的记忆,还十分清晰,就好像几年前发生的事。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70年前目睹日军残暴

  大约在1943年春,海州鱼市口小学组织到磷矿远足。还未到磷矿远远就看到一大群工人,挤在一个深塘里干活,塘边上有两个粗壮大汉,手拿皮鞭,来回巡视,不让靠近。我们好不容易挤到大塘边,一看傻了眼,矿塘有两人多深,工人用铁锨、洋镐挖石头,挖出石头装进大筐里,两人一副筐,走在狭长的跳板上,晃晃荡荡,让人提心吊胆。再看看挖矿的工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破烂,许多人都是赤着脚干活。矿塘周围环境特别脏,垃圾成堆,到处都是粪便,粪便颜色特别黄,我们还看到一具死人的头骨,吓得汗毛直竖。老师询问一位老工人干活累不累,老工人看周围没有监工的才偷偷地告诉老师:这矿是为日本人开的,据说挖出的矿石都运往日本去了。工人特别苦,每天从日出干到日落,想歇一下,日本鬼子的监工就用皮鞭抽打我们。生病没人管,病死了用张芦席一卷,往东边那个大坑里一丢就算了结了,我们不知哪一天才能熬出头!

  听了矿工的介绍,我们一点玩兴也没有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锦屏磷矿,留在幼小心灵中的是矿工的苦难和日本鬼子的残忍和掠夺。

  1949年华东局接管 帮助磷矿度过难关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1948年11月7日,新浦、海州解放。1949年初,华东局军管会派员前来接管锦屏磷矿,从此锦屏磷矿由官僚资本改为国家企业。

  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生产,主管部门和中共新海连市委共同努力,投资250万斤小麦,又从山东各军工厂及本市公安大队抽调一批干部战士到矿山工作,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保卫矿山。到1950年初,锦屏磷矿已有职工100余人,正式组建了有关科室和工会、青年团组织。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1951年1月,华东工矿部矿山总局给锦屏磷矿下达第一批任务,为波兰生产3万吨磷灰石。为了确保完成这项出口任务,市委帮助矿上从锦屏农村和海州搬运工会招收700多名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了。当时还是露天开采,每人一把铁锨、一把镐、一个护肩,两人一副抬筐。工资也很低,每天8斤苞米。由于思想发动工作做得好,加上招收进矿的都是穷苦农民和失业工人,劳动热情特别高。据了解,当时海州城里人能到磷矿找一份工作那是很荣耀的。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锦屏磷矿先后在东山矿区挖掘了五个矿塘,在西山开掘了一、二号斜井(用于地下开采),同时采出矿石2万多吨。眼看这批矿石可以出口创汇,解决工资和偿还银行贷款时,波兰却单方面废除合约,使锦屏磷矿遭受沉重打击。

  后来听说华南农垦局种植橡胶林,需要磷矿粉做肥料,立即派人去广州联系,很快达成协议,第一批任务是供应细度为100网目的磷矿粉2000吨,并预付部分货款。为了保证矿粉质量,锦屏磷矿利用银行贷款,购置两台球磨机,每天可加工精矿粉几十吨,通过海州火车站发往广州。此后,锦屏磷矿才度过难关,生产逐步走上正轨,并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1952年取得可喜的成绩,全年开采磷矿石2.58万吨。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1953年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让锦屏磷矿真正转机的是1953年,国家在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把锦屏磷矿列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当时通称为“156”项,指接受苏联援助的大项目)。

  1954年7月:苏联地质专家康尔沙柯夫来锦屏磷矿考察,并着手帮助设计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磷矿。

  1955年11月30日——12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金善宝(化工专家)、省政协委员许靖黎等一行七人考察了锦屏磷矿等,建议锦屏磷矿建立加工厂,实行就地加工精矿粉。是年,锦屏磷矿收归国家重工业部管辖(后改为化工部),该矿扩建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1957年初,锦屏磷矿扩建工程全面展开。1958年5月16日,锦屏磷矿选矿厂建成,设计能力年产精矿粉30万吨。1959年11月4日,我国第一座半自动化采选联合基地—锦屏磷矿全部建成,每年可生产原矿120万吨,精矿粉30万吨。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记忆中的连云港锦屏磷矿

  1959年12月下旬,锦屏磷矿矿山机械厂生产的2台10马力卷扬机出口越南。

  1960年3月,锦屏磷矿第一座黄磷生产系统竣工投产(后从锦屏磷矿分离出来,改名为黄磷厂),所有设备均为我国自己制造。

  锦屏磷矿,是个有60年开采历史的老矿。解放前30年,共采矿36万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由过去的单一采矿,逐步发展成为采、选联合企业,共生产原矿1350万吨,向国家提供精矿粉360万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