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入伏,即入三伏天。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
在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夏至节气过后,地表热量仍然在不断积累,直至最高峰。这就是三伏天最热的根本原因。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始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
具体到2017年来说:
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交“末伏”,8月21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
此时的神州大地,火伞高张、流金铄石。
不少古人曾提笔述炎夏:
《何处堪避暑》里,白居易感叹: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李白在《丁督护歌》中记录酷暑夏日民众劳役之苦: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中伏之后,积热逐日递减,天气才会渐渐凉快起来。
江苏高温来袭,注意防暑
江苏7月11日出梅,紧接着,7月12日就入伏了。自古和三伏“天生一对”的高温也毫无例外再次出现,江苏大部分地区高温升到33℃到34℃,淮北的徐州,南边的苏州、南通最高气温更是上升到35℃以上。
7月13日到14日,淮北地区有一场雨,气温将略有回落,但是7月15日起,江苏全省都将恢复晴热模式,最高气温可能突破36℃。
入伏这样养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夏日炎炎,在酷热的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更好地适应自然气候,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专家提醒:
除要注意防暑降温外,公众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着急上火、情绪失常,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
应避免熬夜,规律饮食、充足睡眠、适当午睡。
入伏应该这样吃:
自汉代始,伏日与食俗渐渐联系到了一起。
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提到:“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伏日的饮食成为了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
入伏吃三肉:头伏羊,二伏鸡,三伏要吃金猪蹄。
入伏吃三瓜:苦瓜祛痱子,丝瓜平痰喘,冬瓜多吃增食欲。
入伏喝三汤:海带绿豆汤促消化,冬瓜莲子银耳解渴生津,扁豆薏米解暑健脾胃。
入伏三主食:三伏烙饼摊鸡蛋。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今日入伏,暑热来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愿你愉快度过骄阳似火的盛夏,天天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