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苏最强朋友圈 毕飞宇:江苏孕育我写作的“温度”

2017年07月09日 19:07:44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天南海北江苏人》的主人公,是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首位江苏籍作家,毕飞宇。他的文字中,洞察人性、饱含“温度”,对毕飞宇来说,他的天赋,与江苏这片土地密不可分。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写作在江苏,更把情感留在了这片土地。

  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毕飞宇说,自己出生在苏北平原上,也成长在苏北平原上。那里的人、那里的大地都是自己血管里的东西。

  苏北平原的广袤天地,是毕飞宇笔下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小说《平原》就诞生于此,童年时,家乡麦田耕耘收获的景象,带给他深刻记忆,正是在这份淳朴与自然中,写作的意识开始萌发。

  毕飞宇回忆道,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愉快的。爬进一间空教室,拿起粉笔把整个黑板上写得满满的。毕飞宇说,那种自由的书写,对自己的精神帮助还是很大的。

  儿时无拘无束的书写,此后成为他毕生的热爱。苏北平原的景致,也在毕飞宇笔下愈加丰满,既有《青衣》这样脍炙人口的中短篇,也有《玉米》系列、《平原》这样展现人物命运沉浮、生死哀乐的长篇大作。尽管历经无数次退稿,但毕飞宇始终笔耕不息。

  毕飞宇说,自己并没有觉得是在那里熬着;而是一直相信自己就像是在冬天里向往着春天,属于自己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2011年3月,毕飞宇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共同入围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凭借《玉米》最终获奖;同年8月,他又以《推拿》问鼎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而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正是在南京。如今,毕飞宇在南京写作并生活,在他笔下,江苏的风土人情,已逐渐凝结成当代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风景。

  毕飞宇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南京人,南京就是我的故乡。”

  2014年,毕飞宇在老家兴化办起了小说沙龙和广场书屋。书屋里的两万多册图书,都是毕飞宇向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募集而来。每个季度,他都会邀请一位著名作家前来,与文学爱好者们研讨创作,一年四次,毕飞宇从不缺席。他将文学梦扎根在更多孩子的心中,更为江苏文学的发展推波助力,传递“温度”。

  毕飞宇说,兴化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在一个158万人口的城市里面,喜欢文学的人特别多。小说沙龙举办的时候,每次都有那么多的人围在一起;虽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是能为家乡去做一点事情,大家内心也是高兴的。

详细报道欢迎收看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