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竞争力城市十强:江苏占3席 无锡内地居首

2017年07月03日 10:11:39 | 来源:荔枝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无锡位列“2016年度宜居竞争力排行榜”内地城市之首。除此之外,南通、南京也均进入2016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

  《报告》显示,2016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分别为:香港、无锡、广州、澳门、厦门、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宜居竞争力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经济活跃方面的表现。江苏三座城市到底是凭借什么,能上榜全国宜居城市十强呢?

无锡

  去年发布2015年宜居榜单显示,无锡位居全国宜居城市第八位,仅仅一年的时间,无锡就跃居内地第一。可以说 ,无锡的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就了无锡的“最宜居”。

  教育 

  去年,无锡市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8所、幼儿园37所,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地级市、全国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的大中城市。职业教育继续发力,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无锡从去年开始整体规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如今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达到22所,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人才基础。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持续优化,去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落户无锡,这一高校的建成,将改善无锡区域科教资源配置,为无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医疗

  教育提升着人们的宜居宜业水平,而一个地区医疗环境的改善,也在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去年,无锡市深化医改迈出关键步伐,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医联体”将三级医院的门诊、住院服务拓展延伸到社区,形成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服务”让社区居民连连点赞。  

  截至去年年底 ,无锡已建成14家区域“医联体”,覆盖医疗机构144个,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锡澄宜三地医疗保险实现“大市一卡通”,这些便民利民的举措,大大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 

  经济

  从2016年3月起,在1年的时间内,无锡相继启动地铁1号线南延线、3号线一期和4号线一期工程三条地铁新线的建设工作,未来总长超过100公里的4条地铁线不仅贯穿锡城主要的功能区,还将有力引领地铁沿线的区块开发,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如今的无锡,水运和航空直通海外,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无锡还将加强锡澄、锡宜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互通互联,无缝对接。

  去年,在产业强市战略引领下,无锡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1.5万亿元、3000亿元 ,达1.51万亿元和3075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全市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9%,其中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无锡市入围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五百强的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上市公司“无锡板块”不断壮大, 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7家,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数量列全省第一。 

南通

  在本次宜居城市排名中,南通位列第八位,且排在南京前面,可见南通在教育、医疗、经济等领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育

  一直以来,南通的教育发展水平都在持续提升。“十二五”以来,南通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十一五”末96.6%提高到99%,公办幼儿园占比由“十一五”末47.6%提高到63.5%。所有县(市、区)均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检查,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73%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十一五”末99%提高到100%;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和高考主要指标全省领先。创建职业教育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7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3个。

  医疗

  “十二五”期间,南通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家庭发展与利益导向体系,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利益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

  2016年,在有各市对比资料的10个指标中,南通有7个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6和1.5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个指标增幅居全省第3位。 

南京

  在本次宜居城市排名中,南京位列第九位,仅次于南通。细想过去一年,南京在“城市宜居”方面下的功夫确实不少。

  教育

   近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南京将重点编制实施江北新区、南部新城以及六合、溧水、高淳等区域的教育布局规划,意见明确提出将规范招生行为,严禁公开成绩,积极推进鼓楼、玄武、建邺、秦淮区与浦口、六合、高淳、溧水区结对帮扶。同时提出到2020年,在南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此外,在新建学校方面,南京今年还将新建一批学校,11个区全部有新增。

  医疗

  今年年初,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南京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城墙以内空间为控制发展区,不再新设三级综合医院;明城墙以外空间为鼓励发展区,将新增三级综合医院4—5家,优先在江北新区、麒麟科创园等区域内设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

  该规划显示,到2020年底,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50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5张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市可新增医疗机构床位数10644张。其中: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共新增床位数不超过4100张,新五区共新增床位数不超过6544张。到2020年,南京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85人和5人,“十三五”期末全市医师需求总量为27075人,护士需求总量为47500人。

  到2020年,南京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内。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新五区区域内就诊率不低于90%。

  经济

  今年,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框架基本拉开,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加快推进,扬子江隧道建成通车,过江隧道免费通行。此外,地铁4号线一期试运行,宁和线一期、宁高线二期、宁溧线加快推进,长江五桥开工建设,红山南路东延一期等工程顺利建成。

  在环境整治方面,南京十字河、友谊河等29条河道将实现岸线贯通,河水不仅变清,还会建亲水步道,配备健身器材和夜景照明。

(来源:无锡新闻,现代快报,东方卫报,龙虎网,南通市政府;荔枝新闻综合整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