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山:烧大锅灶时看书被母亲拎耳朵

2017年06月30日 16:40:35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朱成山:195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曾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中间只有一段时间当兵离开这个城市,对南京,我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半路出家成“30万遇难同胞守灵人”

  作为一个老南京人,朱成山从小听爷爷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在其后来军旅生涯中,战友徐志耕的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也给了他很大触动。

  然而,1992年,朱成山调到纪念馆工作,他深知,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历史博物馆馆长,自己无疑是个外行,当外行显然是不称职的。

  自此,他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挑灯夜读,甚至经常凌晨5点就起床写作,尤其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

  经过多年积累和笔耕不辍,被尊称为“30万遇难同胞守灵人”的朱成山终于成为抗战史、中日关系史、和平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出版史料书籍达120多部,发表文章400多篇,在多所著名高校作讲座200多场次。

  这一切经历在朱成山看来与小时候喜欢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烧大锅灶时看书被母亲拎耳朵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文化名人”的朱成山曾在博客中回忆自己小时候酷爱读书的经历。

  烧大锅灶时看《红岩》,老是忘了往锅膛里添柴禾,被母亲提着耳朵拎到一旁。还有一次,春节期间,村里面玩花船,敲锣打鼓,大部分孩子们跟在后面玩耍,他一个人在家蹬草窝里,捧一本书,一看就是大半天。

  后来到部队,条件好一点,朱成山开始看四大名著和唐宋诗词。他说“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泡在金陵图书馆看书,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连午饭都是爱人送到图书馆,走廊上吃完又置身书籍之中。如今,连每次去外地或者外国出差,总忘不了带几本书。现在想来,几十年坚持读书的习惯,使我获益良多。”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影响精神发育史

  朱成山感慨:“读书给这个民族带来了莫大的财富,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往往影响其精神发育史。教育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阅读书籍,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会精神修养和独立,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影响人一生。

  一个人想获得智慧人生,唯一的途径就是养成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一种生存方式,读永恒的书,做纯粹的人。——朱成山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