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在江苏】开放创新 提升产学研合作新高度

2017年06月27日 16:36:04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能否广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江苏积极与国际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有效利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在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虽然早已退休,但70岁的色列农科专家雅科夫依然在中国工作,因为前两年他与中国合伙人在常州合资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把以色列最新的农业设施装备和专业技术引进到中国,为规模化农场提供量身定制的农业灌溉系统和服务。

  “我们的主要优势是我们的世界领先的设计能力,对于农民来讲,选择绿浥农业,就会得到一整个系列的专业解决方案,能种出最好的作物。”江苏绿浥科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雅科夫(Yacov Pedhatzur-Wiedhopf)说。

  雅科夫之所以选择在常州建厂落户,是因为这里有着中国与以色列两国政府唯一重点打造的共建园区--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作为两国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和推动的合作项目,成立三年多来,江苏-以色列产业研发合作计划已支持十一轮、60多个合作项目,双方政府共同资助超过1亿元人民币。园区还运营起100亿元的“中以创新发展基金”。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副主任陈顺明表示,中以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创新强国与一个经济大国之间的合作。陈顺明说,他们的目标还是主要在于为中以两国技术转移、技术对接上面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希望借鉴以色列的创新机制,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雅克布一样,选择把技术带到江苏落地的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群老师。他们从新国大的知识产权库中筛选出最新前沿技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内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在短短几年间,研究院集聚了众多高层次科教资源,在纳米科技、生物医学、能源与环保科技、农业与食品科技等6大领域领域培育孵化了37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在新加坡和江苏寻找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江苏有着巨量的人才储备和科研院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希望能在其中的一些领域与他们合作。”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永财告诉记者。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江苏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汲取世界资源。

  目前江苏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关系,每年组织各类产学研专项活动达4000多场次,参加企业30000多家次,签约项目6000多项;率先与以色列、英国、芬兰、捷克等6个国家设立了政府间产业联合研发资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等著名高校共建技术转移机构;已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使之成为国内层次、规模、影响都比较突出的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至2016年底,江苏已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2个,吸引高水平外资研发机构610多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