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扬中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出任新一届中科大校长

2017年06月08日 18:08:19 | 来源:荔枝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8日上午9点,中央宣布包信和院士接替万立骏,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十任校长。

  包信和,男,汉族,无党派。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县)市。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催化剂研制和开发工作。曾获199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5年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4年获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研究成果获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包信和荣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翻开履历不难发现包信和的科研之路起步于复旦大学。1978年,包信和考入复旦大学。1989年,他离开学习工作11年的复旦大学来到德国柏林,在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师从表面催化学科的创始人之一、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尔特(Ertl)教授,从事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研究。

  1995年回国后,包信和来到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大连化物所的20年里,在中科院和大连化物所几届领导和学界前辈们的支持与帮助下,他被推举为“973”计划项目“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的首席科学家,在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甲醇制烯烃”“煤制油”“天然气制芳烃”等一系列成果。2016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煤转化领域近百年来的瓶颈,成功研制“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被称为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包信和院士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催化过程(Ox-Zeo),这是这项技术最核心的创新环节。2016年6月,包信和院士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天然气转化大会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目前为止共奖励八位科学家,包信和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包信和在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发表感言

  20多年来在催化领域默默耕耘的包信和,已是催化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科研硕果累累,那股数十年如一日、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儿,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2016年,他成功荣获“CCTV2016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我从小是在扬中长大,扬中总共就这30几万人口,走出来的人还真不少。自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长大以后能够成才能够报国”,视频感言中洋溢着的乡情与爱国情,让人既感动又骄傲。虽然科研工作繁忙,重任加身,包信和仍然心系家乡的发展2011年他带领团队与环太集团合作建立了“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解决了多晶硅切割浆料的资源回收再利用问题,合作研发蓝宝石基板切割液用化学用品等高科技产品。他还曾走访荣昌集团等扬中市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确立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并与江苏大学等驻镇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包信和荣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2015年起,包信和开始转变身份,重返母校。同年9月,经中科院推荐,教育部党组任命,包信和出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分管人才培养。此番包信和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中科大校长,可视为中央对包信和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对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殷殷期待。一个在包信和领导下的中科大,值得期待。

  来源:澎湃新闻网、中国科技报、镇江金山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