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生态短板 你我戮力同心

2017年06月07日 11:11:22 | 来源:无锡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严控氮磷 减轻湖体富营养状态

  “今年蓝藻醒得早、集聚得也早,藻草共生的面积比前几年大,太湖水质监测和藻类巡查频次已由一周两次加密至每天一次。”昨晨8时多,在鼋头渚码头登上环境监测船“环监一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王晔从这里出发深入湖区20多个监测点位采集水样。监测船每行驶到一个监测点位,王晔便取出水质分析仪,监测溶解氧、蓝绿藻等数据,临走前还要采上几罐水样。直到中午12时多,采样完成后,王晔马不停蹄地将水样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理化分析实验室,进行当天检测,拿出最新的太湖水情和藻情报告。

  专家介绍,虽然自2007年以来,太湖水质有所改善,但太湖氮磷浓度仍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太湖藻类生境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对藻类来说,只要太湖水中的营养能够为其提供生长条件,蓝藻就会存在。受去年暖冬和今年春天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今年太湖蓝藻水华出现较往年时间提前、频次增多。

  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无锡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总体水质符合Ⅳ类评价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5.6,同比下降1.7,富营养状态有所减轻,但水体仍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关键点在于,削减太湖流域以及入湖河网水质的氮、磷总量,同时通过改善流域水质来改善太湖水质。”环保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太湖治理是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眼下,太湖无锡水域已进入第十个安全度夏期。我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无锡“治太”氮磷控制制度将严于全省。今后,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都要全面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化工企业都要搬迁,所有的畜禽养殖都要关闭;在太湖上游建生态保护引领区;重点对全市161条河道(河段)实施整治,到2020年全面完成河道整治任务,提升全市水环境总体质量。

  “河道治理是新一轮‘治太’的重点。”今年我市的太湖治理共11个大类186个项目,计划投资约35亿元。在去年启动64条河道整治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再启动61条河道整治,通过整治这些河道来提升流域水质,从而改善太湖水质。

  削减VOCs 大力遏制臭氧污染

  昨天上午10时多,在东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大气通过采样管源源不断地被泵抽入6台自动监测仪中,每分每秒监测着空气质量。记者看到,臭氧分析仪每隔一分钟生成一个监测数据,PM2.5分析仪每小时采集一个数据。市环监中心的工作人员顾雪松点开市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就能实时接收并审核这些监测数据,“臭氧污染已日益显现。”顾雪松说,6项大气监测指标中,臭氧是无锡市区、江阴、宜兴三地都出现浓度上升的唯一一个指标,而PM2.5浓度都在逐年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为66.9%,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去年市区的PM2.5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江阴同比下降10.3%,而宜兴的PM2.5平均浓度原本就不高,去年又下降了8.6%。去年市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0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5.2%,江阴比前年上升4.8%;而有着“天然氧吧”之称的宜兴,臭氧浓度却最高,去年平均浓度为126微克/立方米,比前年上升12.5%。

  “我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减煤’是今后治理PM2.5的主要抓手。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后二次生成的污染物,‘治VOCs’将是降低臭氧浓度的主要举措。”市“263”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全市将减煤109万吨,到2020年减煤350万吨。“减煤”的背后是加大钢铁、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倒逼产业结构调得更轻更优。

  我市“治VOCs”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市共需完成VOCs 治理工程项目473个,今年需完成189个。2018年底前,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化工企业,坚决予以淘汰。2019年底前,对不能完成VOCs治理任务或VOCs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大幅减少VOCs排放总量,通过与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使臭氧污染加重态势得到遏制。

  治噪重点 压降生活和交通噪声 

  凌晨车辆声、建筑工地施工声……无处不在的噪声污染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中高考前夕,城管队员来到锡山大桥下的广场舞场地,劝导市民在中高考期间暂时停用高分贝音响设施。5月27日至6月17日,各区城管部门将暂停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同时对各考点周边、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展开排查,为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复习和考试环境。

  近年来,我市各有关部门对控制噪声污染采取了不少措施。昨天上午,记者在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看到,一套“上岗”不久的“无锡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正在对4个监测点位的噪音分贝进行实时记录。“监测数据每一秒刷新一次,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为噪音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介绍,这套自动监测系统于今年3月投入试运行,对市老年大学、金马国际花园和格林春天野花园两个住宅区、长江南路路段的噪音实现了自动监测。

  自动监测数据显示,相比白天,夜间交通噪音问题较为突出。“昨天凌晨1时,长江南路点位噪音为59.3分贝,超过了规定的55分贝达标值。”分析原因,工作人员说,夜间重型货车、渣土车等高速驶过,发动机引擎产生的较大噪音一下子就抬高了分贝值。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统计,去年无锡全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6.2分贝,较2015年下降了0.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三级,评价水平为“一般”。虽然这些年我市的声环境质量状况在不断好转,但要整体达到55分贝的“较好”水平,还需付出不懈努力。值得关注的是,从区域噪声声源统计来看,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声源比例总和占比超过八成。

  “去年我市生活、交通噪音已经实现了双下降。”市环保部门表示,除了加强多部门协同治理外,整治城市噪音污染,市民参与也必不可少。“车喇叭响起时,站在车前,监测到的噪音最高可达100分贝,所以行车途中能少按喇叭就应该尽量少按。”宁静的城市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