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唢呐8月将吹响美国得州李树鹏受邀赴美成江苏第一人

2017年06月06日 17:22:14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查看原图

  今日徐州  前几天,徐州唢呐家族第四代传承人李树鹏先生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华美演奏艺术基金会的邀请,将于今年8月19日赴美参加在得克萨斯州举行的第三届“西方遇见东方”个人专场音乐会,在这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个人音乐会上,李树鹏将吹奏《百鸟朝凤》《沸腾的黄土地》《正月十五闹雪灯》《一枝花》等十几只拿手曲目。据了解,能在美国举办个人唢呐专场音乐会,李树鹏是江苏第一人。 

点击查看原图

   祖父李大智人称“镇八县” 

  “徐州唢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发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而富于变化,表现力强,通常在民间吹歌会、秧歌会等表演中作为独奏、伴奏使用,成为当地民间婚丧嫁娶和祭祀活动的主要乐器。据考证,北宋时代,徐州就出现了唢呐演奏。

  李树鹏,生于1967年,是徐州李氏唢呐第四代传承人,享有“吹歌大王”称誉。据李树鹏回忆,他祖父把徐州李氏唢呐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我祖父李大智出生于唢呐世家,对于民间乐器吹、打、弹、拉样样精通。最让人称奇的是,祖父8岁时就吹出了当时徐州人还没人能吹出的大海音(G调)。”李树鹏告诉记者,“由于我祖父在唢呐方面的深厚造诣,在他15岁时,就成为声震徐州的唢呐艺人,被誉为镇八县,在苏鲁豫皖一带名声极大。那时候,徐州民间的红白喜事都以能请到李家班吹唢呐为荣。”

  说到这,李树鹏记起父亲曾经告诉他的一个故事,民国时期,当时徐州有一个军阀家办丧事,要求鼓乐班连演七天,吹奏的曲目不能重复。祖父李大智和他的鼓乐班子凭着胆识和自信接下了此活,靠娴熟的吹奏技艺和掌握的丰富曲目,一连吹七天没重样。

   父亲李瑞祥,被常香玉誉为“豫东四霸”之一 

  很遗憾,在李树鹏年仅3岁的时候,他的祖父李大智便去世了。而李树鹏这一身深厚扎实的唢呐技艺,全是他父亲李瑞祥手把手教出来的。据李树鹏介绍,到他父亲李瑞祥那一辈时,“李家班”唢呐在徐州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父亲李瑞祥22岁时,就已经会30多种乐器,尤其擅长板胡。音域宽厚,声音壮阔、嘹亮,在圈子里声望日高。1950年,李瑞祥入黄河豫剧团首席板胡。被常香玉誉为“豫东四霸”之一(指豫东声腔地域内最有造诣的乐师)。

  “那时候人家不服他,说你不说你是唢呐王吗,我会的你得会,我不会的你也得会。我父亲打擂,一个人对七个人,三天三夜一直吹。只有这样才能服人。”李树鹏自豪地说。

   5岁李树鹏乍露吹奏天赋,传承唢呐“香火” 

  “我们家弟兄五人,我排行老四。”李树鹏告诉记者,“5岁前,我一直看着父亲和哥哥天天在家里练习吹奏,耳濡目染。那时候我只知道唢呐声音高亢明亮,很好听。有一次,我趁哥哥练功不注意,拿起唢呐吹了起来,在一旁专心整理民间乐曲和戏曲曲牌的父亲闻声惊愕地问是谁吹的。我。父亲撂下手里的活说:你再吹一次。我就又吹了一次,一贯严肃的父亲笑笑说是个路数。接着问我想学吗,我说想。”从此,李树鹏延续了李家吹唢呐的“香火”。

  “没想到唢呐好听,并不好学。不经历一番痛苦的训练,根本吹不成调。”李树鹏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唢呐有八个孔,调高而且灵活,难控制。民间称其为八眼猴。我只记得自己小时候,对这手中的八眼猴可谓是又爱又恨。”

  那时候,5岁的李树鹏每天一大早就要跟着父亲在故黄河岸边练指法。三伏天,父亲带他去云龙山上练,一首练习曲不吹完不许擦汗;数九寒冬,父亲又带他去故黄河边,手冷得拿不住唢呐,就砸开结冰的河面,把手伸进水里取暖,然后继续练。目的就是要练习双手在低温下的灵活性。“70年代的时候,徐州故黄河冰面上都能过人,那叫一个冷啊。”谈到这一段时,李树鹏仍能想起当时练习时的艰苦,“最痛苦的就是手从水里拿出来的那个瞬间,就跟万把钢针攮的一样。就这样也要拿起唢呐,灵活地吹奏。”

  上学以后,在父亲的督促下,他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来,练习到6点多再去上学。当时学习唢呐吹奏没有曲谱,音乐的曲调全是父亲唱出来的,每一个曲子都必须靠脑子记,每个音都要反复地试,试出来以后背会,然后再多次练吹奏。这无疑给学吹唢呐增加了许多困难。为了熟练掌握一个曲调,他千百次地练习嘴形和舌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一个本领:任何歌曲听一遍就能默记下谱,听两遍就能用唢呐吹奏出来。

  另外,唢呐吹需要双臂抬起,如果臂力不济,一会儿就酸得架不住。李树鹏就在双臂上吊块青砖,抬起落下,反复练习臂力。李树鹏清楚记得,自己7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师兄出活了,11岁时的他就当上了李家班的班主。

点击查看原图

   39岁时成为“吹歌大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十几年的苦练,李树鹏吹的《百鸟朝凤》,能把公鸡啼晓、母鸡下蛋模拟得惟妙惟肖。加之此后的6年文艺兵生涯,李树鹏的唢呐技艺可谓炉火纯青。“我父亲说手艺这东西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凭本事让大家去欣赏你,才是一种技能。”有了这句话,李树鹏的从艺之路也更加笃定,这一走就是40年。“1997年时,我父亲忽然半身不遂并日渐病重。父亲吹打弹拉,不是精,是绝。我那时候才想起来要把父亲的技艺学好并且传下去。”

  2006年,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唢呐)展演,他以一曲家传《凡字调》征服了所有评委,赢得“吹歌大王”称号。

  李树鹏在乐器演奏上是个多面手,他除演奏高音、次高音、 中音、低音唢呐外,还会演奏笙、管、笛、锣、鼓、钹等乐器。“双唢呐”演奏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艺,演奏者左右手各拿一只唢呐,同时演奏同一首曲子并且发出同样的音。虽然现在自称会这个技艺的人不少,但李树鹏的表演非常到位,这个技艺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

  此外他还能会很多“唢呐杂技”:用鼻子吹唢呐、“拔旗杆”、“火烧葡萄架”、“喷火”等绝活。

  徐州唢呐受西洋管乐及其他时尚音乐形式的竞争影响,发展艰难。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年轻人拜师学习传统曲目的甚少,这一民间音乐形式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弘扬徐州唢呐,李树鹏创作了电影剧本《唢呐魂》,希望在各界的帮助下能够投入拍摄,让更多人了解徐州唢呐的根与魂。2010年,徐州唢呐入选国家“非遗”项目。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创新后,徐州唢呐终于成为表现力丰富、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

  美国得州的华美演奏艺术基金会早就听说李树鹏的唢呐曲目《百鸟朝凤》,此次邀请函上特别提出将《百鸟朝凤》定为此次专场音乐会的主打曲目,届时,李树鹏的唢呐声将会在西方的音乐厅内响彻全场,让听贯了西洋乐的美国人也领略中国徐州唢呐的风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