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山:立志一生以仁术解民瘼

2017年05月24日 16:43:32 | 来源:京江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建议家乡可以利用生态环境与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养生产业,我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   ——吴海山

  19日下午,出席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的嘉宾,开始陆续来到碧榆园报到。当晚9时30分左右,吴海山与夫人抵达。穿长袖衬衫、深色长裤,中等个头,吴海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精干、睿智、爽朗。

  吴海山是国内骨科顶级专家,现为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医生、教授、博导。此次回乡,对他来说有着不同往常的意义,更激发了助力家乡发展的信心。

  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    

  在碧榆园8号楼大厅,记者对他作了简短采访。吴海山说,自己的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都是在镇江度过的。

  “1963年,我出生于古城镇江。我的童年记忆是城外的太保巷巷口的水井,铺满青石板的街道,是长辈们给我讲述的‘水漫金山’或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吴海山深情回忆,“而我少年时代的记忆,则是句容祁庄的起伏丘陵和简陋茅屋,是在不通汽车的山区以及从我住的村庄到学校的十里山路。”

  1979年,随着父母落实知青政策,已是翩翩少年的吴海山回到了镇江城里。“我终于有机会重新领略这座城市雄奇秀丽的山水,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我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而我也为自己是‘镇江人’而自豪。”

  “我当时参加了镇江染织厂和镇江皮件厂的招工考试”,吴海山说,“但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制度,改写了我的人生走向。”1980年,吴海山参加高考。9月发榜,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提前录取并参军入伍。5年的大学时光结束后,他留校工作,但尔后不久,他经历了人生旅途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我被院校选中赴对越作战的前线,于1985年担任反击战区的一名战地救护军医。”吴海山至今仍难掩心中波澜,“在前线,我目睹了血与火、生和死,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拯救战士的生命。自此我立志以悲悯之心钻研医术。这一初心,让我数十年不敢有所懈怠,决心以仁心暖苍生,以精技解民瘼,治病救人。”

  勤奋耕耘勇攀业界顶峰   

  参战回沪后,吴海山一度在上海团市委短期从事宣传工作。1986年起,他进入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专业工作。经过全面的骨科系统训练及多次短期国际交流,作为主要负责人,他于1992年创建长征医院关节外科小组。如今,这个小组已建设成国内著名的关节病外科中心,也是我国最早的专注于关节伤病诊治的亚专业中心之一。

  2000年起,他担任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至今,他一直担任关节外科亚学科负责人。近30年来,他接诊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患者数万人次。个人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矫形与关节镜手术4000余例。

  在学术上,吴海山也获得丰硕成果。他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节镜外科》及第一部《人工膝关节外科》专著,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十余部。开办了近30期关节外科与关节镜外科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关节外科专业医生,多次主办全国或地区性专业会议,是中国关节外科领域核心讲师之一。曾作为主席或联合主席组织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

  他现在还担任中国膝关节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人工关节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促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的编委、常委、副主编。担任亚太人工关节学会(APAS)理事/中国分会副主席,亚洲关节重建外科协会(ASIA)理事、华裔骨科学会(CSOS)理事、国际多中心研究小组成员等国际团体职务。从业以来,共发表关节伤病研究论文100余篇,主持各类基金项目8项。

  愿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少小离家老大回。”对这次回家,吴海山用这一诗句感叹时光飞逝,然而家乡情浓。镇江,在他心中的位置任何时候也无法代替,反而老而弥重。

  “这次出席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让我对今日的镇江有了全新的认知。镇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吴’姓也因此倍感骄傲和自豪。”吴海山用未改的乡音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是这座城市深蕴的资源和宝贵财富,我相信,这些资源将可以继续成为激发镇江人砥砺前行和赶超同侪的动力。前人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吴海山表示,“我愿意为家乡培养更多的医疗专家。同时建议家乡可以利用生态环境与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养生产业,我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