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字典里找不到 但徐州话里有 |乡音乡情

2017年04月29日 17:13:30 |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这里倾听——《乡音乡情》之徐州方言↑↑↑  

黄河故道边的徐州腔调,你能听懂几句?

戳这里挑战,看看你的徐州话到底几级了~

  徐州,古称彭城,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穿城而过。五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像一面镜子,立体的反映在了徐州人身上,也成就了徐州方言的包容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徐州腔调。

  徐州黄河故道边,当悠扬的乐声从晨练老人手中的收音机里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黄河故道也迎来了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

  故道边的人家,开始了一天的营生。会有人骑着自行车赶到马市街,喝上一碗“饣它汤”(啥汤)。徐传海师傅正站在直径1米3的圆柱形大锅前,将炖了十几个小时的一碗碗“饣它汤”端给客人。

  徐师傅:“原骨、鸡、肘子。”

  记者:“炖多长时间?”

  徐师傅:“13个多小时吧。徐州人都喜欢喝。”

  记者:“一天卖多少碗?”

  徐师傅:“2000多碗。反正徐州人都喜欢喝这个汤。”

  这是典型的徐州早上,浸泡在耿直爽快的方言之中,并在一碗“饣它汤”中抖擞起来。《徐州方言志》编著者,徐州师范大学教授苏晓青,一直研究徐州方言,包括徐州的“饣它汤”。有句话说,到了徐州如果没有喝一碗“饣它汤”,就等于没来徐州。“它已经成为徐州的代表性食物。但是,“饣它汤”的“饣它”字,至今无法在字典中找到。

  “说乾隆路过徐州,人家给他上了一碗这个,他就问,这叫啥汤?那人家不知道,没有名字。那就叫啥汤吧!皇帝说叫啥汤,那么这就叫啥汤了。这是老百姓的解释,民间的一种流传。这个说法是没有字的,那么徐州人怎么办呢?徐州人自己造了一个字,这个饣它汤的饣它就是地方造。”

  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它延续的不仅仅是发音,更是背后的历史和传说。

  作为中原官话,徐州话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苏晓青说,徐州方言接近普通话,但是声调与普通话不同。

  “你比如云龙山,普通话应该是山,徐州的土话就读山(三声);扔,把这个扔掉了,大家都知道,徐州叫拌(三声);还有科,科长,科学,老的徐州话,叫kuo。王kuo(三声)长。徐州话不好的词,往往会简化使用。比如缺德,徐州话口语里面说缺,这个人最缺了,就是这个人最缺德了,只用一个字。”

  当徐州方言遇上艺术,徐州琴书就出现了。

  这种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将市井生活、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好愿望等,传颂吟唱。200多年来,徐州琴书,几起几落。

第18代琴书传承人魏云彩

  魏云彩是徐州琴书国家级传承人,1959年他开始学唱琴书,刚满13岁。如今,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徒弟到处演出,把徐州琴书发扬光大,把徐州方言更好的传承下。他说,70年代后期,琴书最受欢迎,丰富了一代人的生活。

魏云彩和徒弟徐妮娜一起表演

  魏云彩:“街头巷尾都能唱,到农村呢,田园地边都能唱。在徐州,你只要把扬琴往那一放,坠琴一拉,哗一下子,人就上来了。一围围一二百人啊。在农村更是这样,农村以前只要去个艺人,整个庄子都要去听的。”

  有人说,徐州五省通衢、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当地方言带有“战争文化”。不过,文化学者、《彭城文脉》主编田秉锷认为,包容才是徐州方言最大的特色。早在2300年前,吴王夫差在古泗水上,相继开邗沟、荷水,让徐州与黄河、长江联通;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开通,徐州再次与四方勾连。于是,作为交汇城市,徐州开风气之先,徐州方言也有着包容性。

  “故黄河淌了700年,河两边的人,来往多,因此说话差不多。徐州方言应该画直径200公里,都是徐州腔调。这块地方是大平原,人来往多。语言影响大。方言覆盖率越大,就证明这个地方,交通越发达,来往越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