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运营里程将超350公里

2017年04月28日 18:32:46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苏州开通轨道交通恰好满5周年。随着4号线的通车,我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已达121km。遥看未来,接下来的5年苏州还将开通4条轨道交通线网,届时我市轨道交通建成规模将达353.4km,是目前的近3倍。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总工程师、苏州分院院长王效文和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室副主任彭培培,与他们共同来聊聊苏州轨交的现在和未来。 

  现在 

  苏州轨交5年发展超前完成原建设规划 

  记者:苏州轨交已经发展到了第5个年头,请问是否达到了预期? 

  王效文:从2012年至今,苏州市先后开通了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运营规模达121km。 

  目前,在建的项目包括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建设规模89km,同时正在上报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包含6号线、7号线二期(一期即4号线支线)、8号线、S1线(花桥段已通车),规模约140km。 

  所以,至2023年,苏州市轨道交通建成规模将超过350km,符合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提出的“平均每年建设20km轨道交通”的要求,且完全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记者:如果现在回过去看最初的规划,是否存在哪些方面是超预期的? 

  王效文:实际上,2004年苏州上报的城市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时,提出了远期(2020)建设线网仅包含轨交1、2、3、4号线,总规模为135km。 

  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我市近几年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规划也一再修改、修正,最终达到了现在的成果。 

  如果和最初的规划相比,苏州可以认为是超前完成了原建设规划提出的远景线网建设规模。 

  “十字”轨交关键一环 提前建设缓解古城拥堵 

  记者:苏州建设轨道交通时为何要把4号线放在3号线之前? 

  王效文:我市城市向心客流现象非常明显,所以古城区的主要道路的交通量已基本饱和,而极端断面,如人民路的交通压力则不堪重负。 

  苏州建设轨交的“初衷”是解决古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虽然我们已建成的轨交2号线也是一条经过中心城区的南北向线路,但它绕过了古城区,不能疏散古城区内拥挤的客流,但4号线可以。它沿南北方向的主干道人民路通过古城区,能有效疏导古城区南北方向的客流。 

  记者:4号线的试运营对古城发展有何意义? 

  王效文:首先通车的1号线是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干将路通过了中心城区内的古城区,因此4号线和它在古城区形成“十字形”的轨道骨架网络,对缓解当前古城区交通拥堵现状非常显著,极大提高了城市公交系统运行效率。 

  另外,古城区内也需要这样一条南北方向的轨道线路。由于4号线还和苏州火车站直接相连,在方便苏城居民出行的同时,亦促进了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并起到保护古城的作用。 

  随着4号线的建成通车,现与已建的1号线、2号线分别在乐桥站、苏州火车站两个重要的客流集散点进行换乘,形成网络化运营,方便乘客通往市区的各个方向。同时,也对相城、吴中、吴江各区轨道交通沿线的地区建设带来极大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轨交4号线是继1、2号线后建设线路的首选。 

  3条轨交线“各司其职” 

  未来新线均有换乘 

  记者:目前苏州开通的轨交线路有3条了,它们是否各自承担不同功能? 

  王效文:轨交1号线属于交通疏导型线路,它位于东西向轴线上,所以主要缓解城市东西向的交通压力,是古城区与东西两翼——高新区、园区紧密联系的纽带。 

  2号线属于交通疏导兼城市引导型线路,紧密联系了城市南北两端的城镇,极大促进了城市第二大发展轴——南北轴线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城市均衡发展。 

  4号线是一条南北向的交通疏导兼交通引导型的骨干线路,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同时起到支撑城市发展副轴的作用。 

  而4号线支线是交通引导型线路,它将太湖新城、吴中越溪城市副中心、吴中中心城区、吴江松陵南部等区域以及古城核心区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东太湖区域的发展。 

  记者:那3条线路又是怎么协助合作的呢? 

  王效文:3条线路建成后,为苏城带来“两纵一横”的城市骨干交通网络。它们分别在广济南路站、乐桥站、苏州火车站形成换乘,成网运营、相互协作,缓解古城区内东西、南北向的地面交通压力。 

  此外,未来的轨交线网也基本和1、2、4号线均有换乘,能让各条线路各尽其能,同时又相互协作,大大提升公交出行比例,实现“公交优先、交通引导”的核心目标。 

  未来 

  S1线将率先贯通昆山 

  记者:轨交4号线首次将线网延伸至县级市(当初的吴江县),是出于何种考虑? 

  王效文:实际上,轨道交通可分为区域轨道、市域轨道、市区轨道、有轨电车4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有所不同。 

  市区轨道满足城区短距离出行,主要服务中心城区及规划拓展区,承担城区内部各功能片区间的大量客运交通联系,有时因地域临近等关系,也可能延伸到县级市的重要组团。市域轨道则针对区内中等距离出行,主要服务苏州市域及周边城镇连绵带,承担城镇连绵带内部组团间的客运交通联系。 

  随着我市多中心空间格局的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县级市客流出行乘距长、对速度要求高,随之也就产生了整个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 

  因此建设市域轨道交通可大大加强苏州市区与周边县级市的联系,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服务的轨道交通,缩短城市空间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适应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记者:类似的举措接下来还有吗?从时间方面看距离老百姓最近的是哪一条? 

  王效文:根据规划,未来我市将建设6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分别连接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例如其中的S1线为连接昆山的一条市域线,已纳入苏州第三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指日可待。 

  到2023年再通4条轨交 

  记者:未来5年苏州在轨道交通方面有哪些规划? 

  彭培培:接下来苏州会实施“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即我们俗称的“5年规划”或“中期规划”。 

  今年起至2023年,苏州会在已批复1号线、2号线、S1线昆山花桥段、2号线延伸线、3号线、4号线及支线和5号线等线路的基础上,再建设4条轨道交通线,建设规模为137.4km,104座车站。 

  记者:这4条线路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呢?彭培培:好的,这4条线路分别是S1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 

  S1线全长41km,工期2018~2022年。它被定位为构建昆山市东西向公共交通走廊,它一方面通过苏州轨交3号线的换乘,打通与昆山、太仓的联系通道,同时通过花桥段(已通车,长度6公里)与上海轨交11号线换乘,加强苏州、昆山花桥、上海间的交通联系。 

  6号线全长34.2km,工期2018~2023年,为“西北-东南”方向的对角线。它连接高新区、姑苏区和工业园区,强化了金鸡湖东西两岸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了对古城的服务,是城市东西向穿越古城及金鸡湖的重要客流通道,同时也是城际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 

  7号线全长27km,工期2019~2023年,是古城东侧的重要的南北客流通道,串联了南北向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区。它强化了湖西核心区(CBD)与高铁新城、太湖新城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高铁苏州北站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 

  8号线全长35.2km,工期2019~2023年,是古城外围从西北到东南的骨干线路,连接了高新区、相城区和工业园区等多个城市中心,在相城区和工业园区内部串联多条平行线路。它还将和3号线在线网中构成“组合环”,发挥重要的网络换乘功能,同时连接了园区内部的城铁商务区、园区CWD、科教创新区,是湖东地区的南北向骨干线。 

  不过目前上述的三期建设规划正在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审批,最终规划内容以国家批复为准。 

  苏城远期有9条轨交线 

  记者:听说苏州远期还将建设第9条轨道交通线路,是真的吗? 

  彭培培:目前来说,按照苏州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确实苏州的市区线网由1~9号线构成。远期线网总规模达到391.4km。 

  除了已建、在建和即将开建的8条线路外,还包括了9号线。它起于吴中光福镇,途经高新区西部、苏州新区城际站、相城片北部,并衔接阳澄湖度假区。 

  记者:那市域线方面是否也有相关的建设规划呢? 

  彭培培:结合苏州市域范围各城区及外围主要道路通道情况,以及其他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未来苏州有望建设总共6条放射状的市域轨道线网,线网总规模约377km。 

  除S1线外,还包括—— 

  S2线:苏州城区与昆山、太仓轨道交通快速联系通道,并沟通昆山南、昆山、太仓等综合交通枢纽;S3线:苏州南部东西向旅游联系通道,串联太湖、同里、周庄、淀山湖等重要旅游节点,以服务旅游为主,沟通吴江综合交通枢纽,并预留与上海沟通条件;S4线:苏州市域北部南北向联系线路,快速沟通常熟港区新城、城区、沙家浜、辛庄,衔接2号线沟通苏州北站及快速到达苏州城区;S5线:苏州市域西部北部南北向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张家港北站、汽车站、主城、塘桥、凤凰、尚湖与苏州主城区和高铁站的快速联系的南北向市域线;S6线:苏州市域南部南北向快速联系通道,主要沟通苏州主城与吴江松陵、盛泽。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上位规划的修编,苏州正着手准备开展远期线网规划的修编工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