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绍武:90岁前,愿为故乡文化尽份力

2017年04月17日 10:45:32 | 来源:无锡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无锡的客人在哪里?”人未到,声已至。伴着爽朗的笑声,面色红润的钱绍武在苏州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向我们健步走来,浓浓的乡情,便在这热情的招呼声中,暖呼呼地弥漫开来,访者与被访者均感亲切。时逢2014国际粉画双年展、钱绍武艺术作品展在苏州展出,钱老赴苏州与老友杭鸣时“艺谈”之际,兴致盎然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说起钱绍武,人们便会想起中国雕塑。这位从江南无锡走出去的著名雕塑家,以雕塑成名,书画同样出彩。出自无锡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名师指点之下,具有艺术天赋的钱绍武捧起艺术这只碗,“吃偏饭”吃了一辈子,留下佳作无数。

  今年87岁高龄的钱绍武,谈吐幽默,依然保有对艺术的创作激情,时常坐着升降机参与大型雕塑的创作。这位从无锡走出去的雕塑家、书法家,心系故土,“90岁前,希望为无锡文化尽份力。”朴实的话语,流露出一位无锡籍艺术家对故乡的拳拳之心。

  ■ 学艺录:我艺术的底子是无锡给的

  个江南望族的富家子弟,虽经历动荡的战争岁月,但良好的家世与扎实的教育,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成长过程中一路有名家相伴,学贯中西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这,就是钱绍武。

  “我的高祖是李鸿章的秘书。无锡在清末出了大外交家薛福成,他带出一批外交官,高祖的儿子成为清政府驻法、意、比公使的文化参赞,祖父是首批留日学生,父亲则自学成才成为北大英语教授。”钱老的叙述中,不难发现这位在中西艺术皆有所长的艺术家,得益于书香世家的文化滋养。

  钱绍武年幼寄养在无锡一位姨公家里。“姨公当时72岁,我8岁,家里一位老保姆照顾一老一少的日常生活。姨公是前清的拔贡,属于秀才里的优等生,闲来无事便教我学古文。”钱绍武说,自己给父亲写信全是古文格式,如同出自老爷爷之手。也就是在这样严格的私塾式教学中,在孩子最好的学习时段,钱绍武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

  钱绍武与艺术结缘,始于13岁。当眼科医生的祖母看到孙子爱画画,想起自己有个病人叫秦古柳,是无锡很有名的画家,便带着钱绍武登门拜师。秦古柳是吴观岱的关门弟子,对无锡近现代绘画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秦古柳点拨下,原本自我涂鸦的钱绍武,正式走进中国山水画的诗样意境。“国学为根,诗思为魂”,秦古柳教给钱绍武的,不仅是绘画的技巧,还有成为一代大家的抱负。五年后,随父进京的钱绍武,又经父亲的同事、中亚文化研究专家向达推荐,师承油画《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学绘画,从中国画的写意,走入西洋画的写真中。中西绘画不同的风格、技法,将钱绍武带入更开阔的艺术空间,使他动了“报考国立艺专(现中央美院)”之心。

  钱绍武曾多次强调,“我艺术的底子是无锡给的。”学古文、拜师秦古柳,钱绍武均在无锡完成,报考国立艺专时,同为无锡老乡的徐悲鸿在审阅钱绍武的素描试卷后心生爱才之心,为数理化交白卷的钱绍武求情,一句“这些东西我也没学过”为钱绍武赢得了入学资格。

  ■ 艺术观:成功的城雕是神来之笔

  钱绍武以雕塑成名,采访他自然离不开雕塑艺术这一话题。雕塑对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与文化氛围的营造会起怎样的作用?钱老认为,城市标志性雕塑只要在某些重要方面有些代表性,能够对人们有感奋的作用、又有艺术性就是成功的。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不仅是无锡,就是放眼全国,城市雕塑的现状应该说是青黄不接。”钱老认为,自古以来,中国缺乏对雕塑的重视,这是中国缺少杰出雕塑的原因之一。

  “一尊成功的城市雕塑,起码要有这个城市的特色,要对城市美化起到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本身对人民的激励、号召性又是很难勉强的。有意识地强调城市标志性雕塑,往往是失败的多。”钱老认为,成功的城雕往往是神来之笔,现在人们喜欢的城市雕塑,大都是自然而然为人们所承认的。丹麦的《美人鱼》,实际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构思而成,她成为丹麦的象征。

  比利时的《第一公民》,是一个小男孩在撒尿,如果是作为城市标志征求意见,恐怕大都认为代表不了这里的一切,不会通过。有些地方官员出于“政绩观”做些雕塑美化城市环境,但由于审美水准不高,也就根本谈不上美化,谈不上艺术性。对于这种雕塑,钱老认为不要也罢。尽管是搞雕塑的,但钱老坚持一个观点:雕塑艺术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比投钱做雕塑更重要。

  钱老是健谈的,又是幽默的,他说自己是“走后门考上了雕塑系”;手画文凭、刻萝卜章“混”进了国立艺专。搞了一辈子艺术,他想家了,想为家乡做点事。这是钱绍武当下最想做的事。

  ■ 思乡情:90 岁前,愿为故乡尽份心力

  2014年10月,钱绍武艺术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但钱绍武的乡愁与乡恋,却留在了家乡无锡。

  近年来,在无锡诸多文化节庆活动中,钱老总是乐呵呵地出现在现场。在无锡二泉映月广场,他创作了雕塑《阿炳》,东林广场留下了作品《东林八贤》等。“钱老对无锡是有感情的,但有人却打着钱老的旗号,利用钱老对家乡的感情,做了一些与钱老意愿相悖的事情。”钱瑞泽,钱老之子,说起此事时很无奈。

  但故乡,始终住在钱老心中,不曾离去。“现在,我还写得动、画得动,还能创作,还有人脉与资源,愿意为无锡文化建设做点事情。”钱老有一个强烈愿望,希望能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合作。“据我所知,无锡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雕塑艺术家,有些人在全国还获了大奖,我在担任评委时看过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准很高。”钱老幽默地表示,自己不会抢无锡本土艺术家的“饭碗”,而是想将无锡、中国搞雕塑的人团结一起,共同为无锡文化做点事情。“90岁前,我希望能将这件事情办成。”一位老艺术家的乡情,溢于言表。

钱绍武为无锡日报题字:高度 贴近 融合

  钱老的字画,在艺术市场价格不菲。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记者提出能否请钱老为家乡党报题词,没想到,钱绍武二话不说当即应允。“写字?当然可以!”提笔前,他先用手比划一下:“字写这么大小可以吗?”随后又主动表示:“‘高度贴近融合’是你们的办报宗旨,仅写这6个字是不是太少了,需不需要我将解释也写一写?”提笔时,又加上了自己的祝福:“祝无锡日报越办越好!”钱老对家乡的深情,尽在笔墨之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