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加大创新力度,却囿于研发经费不足,是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常常纠结的事情。
滨湖区在连续两年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给予奖励的情况下,决定在激励企业创新方面再次提档,全面制定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申报为主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政府战略引导、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作用,更好地锻造区域企业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创新需要激励。去年从滨湖区获得38万元资金的扶持后,无锡市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在开展水性环氧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中添置了相应的检测设备,引进了专业人才。这样的激励让企业加大了对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其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研发项目将申报今年市产业前瞻性和共性技术项目以及明年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事实上,在滨湖区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资金奖励的带动下,两年来获奖励企业数量翻番,近百家企业获得奖励总金额超2800万元。
不仅如此,与资金支持同步的是,信息的畅通。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沈文华说,滨湖区通过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政府和企业融在一起,打破了企业原本“灯下黑”的局面,让企业有了相应的信息来源。加上每年多次的专业化辅导培训活动和深入企业的“面对面”解惑答疑,企业逐步学会了有的放矢,针对自身发展申报与之相符的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到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研发,走上创新发展良性循环之路。
“市场发展需求是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滨湖区科技局长华兆哲说,滨湖区有科技型企业3000多家,几年连续不断的走访中发现,许多企业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并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中,由于研发经费的匮乏和相关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许多企业面对好项目只能望而却步。
据了解,滨湖区2015年起就对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运用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的企业,给予最高达50万元的奖励。实施两年来,滨湖区获奖励企业数量翻番,近百家企业获得奖励总金额超2800万元。“第一年有30多家企业获得了奖励,在相互影响和带动下,第二年获奖励企业超过了60家。”华兆哲说,从奖励数量上可以看出,滨湖科技型企业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创新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已经走出了一条“创新生态”之路。
推动企业创新之路上,滨湖区将再出“重拳”。据悉,滨湖区通过搭建全要素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加大与人才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的合作,建立全要素区级科技服务企业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平台信息分类、检索、分析、咨询和数据信息运用等,为区内企业提供人才招引、专利交易、政策咨询、专家评审、市场开拓等各类量身定制的服务,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运营及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