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翡翠看苏工,苏工七分在如东

2017年04月11日 14:32:24 | 来源:南通画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翡翠,吸收天精地髓而成,质地细嫩润滑,有着“玉石之王”的美誉。常言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在玉石雕刻领域,苏作工艺由古至今一直独步天下。而鲜有人知的是,当今苏工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来自江苏如东。

  可以说,哪里有翡翠,哪里就有如东人的身影。在瑞丽、腾冲等地的毛料市场,如果用如东话吆喝一声,周围总有同乡人回应。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千如东人投身翡翠产业。

  冯亚作品《山魅图》,获2013 年百花奖金奖

  多人捧回“玉雕界的奥斯卡”

  亚洲珠宝联合会翡翠研究会理事冯亚,亚洲珠宝玉雕大师、云南省玉雕大师肖军,“龙的传说”掌门人陈永泉,佛山市平洲珠宝玉器协会理事郭建军,平洲珠宝玉器协会玉雕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陈新明……这些翡翠圈内响当当的玉雕大师都是如东人。

  郭建军作品《翡翠团圆宴》,获2009 年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2010 年5 月,广东省翡翠玉雕艺术大展上,郭建军的《翡翠团圆宴》着实让观众大开眼界。这场“宴席”上的鱼鸭鸡肉、青菜点心都是用玉石雕刻而成,手艺精湛,妙趣横生。郭建军由此一战成名。他凭借该作品夺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作为中国现代玉雕、石雕作品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天工奖”堪称“玉雕界的奥斯卡”, 获奖作品在雕刻艺术风格和升值潜力上,都代表中国玉雕行业质量和工艺的最高水平。不少如东人将此大奖收入囊中。

  陈新明作品《罗汉》,获第三届平洲玉器精英奖大赛创意金奖

  2005 年,肖军的作品《瑞兽献宝》荣获“天工奖”优秀奖;2006 年,肖军的作品《苦尽甘来》荣获“天工奖”银奖、《海之韵》获“天工奖”铜奖,作品《团团圆圆》获“天工奖”最佳创意奖;2010 年,冯亚的作品《情深两相惜》获 “天工奖”优秀奖……

  冯亚作品《如意观音》,获2012 年百花奖银奖

  在中国玉( 石) 器“百花奖”、 中国玉石雕“神工奖”等重量级专业奖项评比中,如东籍玉雕师也多有收获。2010 年,上海“神工奖”评选,郭建军的作品《人民的好儿子》摘得最佳创意奖 ,《望子成龙》摘得银奖;2011 年,又一年上海“神工奖”评选,陈永泉的作品《生生不息》摘得金奖;2012 年,第二届平洲玉器精英奖大赛,陈新明的作品《忠义千秋》荣获创意金奖……

  陈永泉作品《生生不息》,获2011 年上海神工奖最佳创意奖

  除了在各类大展、大赛中斩获荣誉,如东玉雕师的作品也是拍卖会上的宠儿,深得藏家青睐。2011 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冯亚参拍的玉雕作品“翡翠怀古钻石项坠”拍出了241.5 万元的天价,位列拍卖会“名表、珠宝翡翠”组的第一名。

  肖军作品《和合二仙》

  从木雕工到玉雕师的华丽转身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广东,正是发展起步的黄金时期,希望通过打工改变命运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那里。一批敢拼敢闯的如东手艺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当时做木雕很辛苦,一开始每天8 毛钱,到后来涨到3 元,算下来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900 元。”陈永泉回忆道。玉雕行业的高收入和作品带来的成就感是吸引“陈永泉”们转型的最初动力。

  肖军作品《招财进宝》,获2006 年百花奖银奖

  刚到广东做玉雕的时候,陈永泉每天从早晨7 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 点;冯亚和肖军带着3000 元和一台机器去到云南,在珠宝街接活儿,两人倒班连轴干,最艰苦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尽管工作辛苦,生活窘迫,但异乡漂泊的艰辛并未吓退他们。

  他们本是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木工雕刻的经历为他们完成了玉雕创作元素与手工技能的原始积累,再加上头脑活络,勤奋刻苦,他们用比普通人更快的时间掌握了玉雕技法。

  但不少人并没有满足基本的技能习得。陈新明回忆说:“学了一阵基本功,觉得这行很有意思,于是又跟着更高水平的师傅学,自己也边做边研究工艺。”是的,越是接触翡翠行业,他们越是被它的魅力吸引。

  郭建军作品《孔明》

  一年年过去,这批勤奋执着的如东师傅相继在翡翠界声名鹊起,他们推出了一件件精彩作品,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甚至推动了雕工方法及工具的改革,逐渐成为行业内精英。

  而在家乡如东,他们的创业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青年子弟陆续来到广东、云南等地,同乡传帮带,形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如东籍翡翠雕刻大军。现如今,翡翠雕刻领域内的江苏师傅十之七八来自如东。

  心灵与玉石的交流碰撞

  翡翠界有句行话叫“一种二色三工艺”,可见,种、色、工艺是选择翡翠的最基本要素。

  陈新明作品《锦绣中华》

  灵气十足的翡翠隐藏在丑陋的毛料里,因而赌石需要精准的眼力,较量的是专业知识与经验。在云南盈江的玉石毛料市场,冯亚曾以一万两千元的价格拍得一块料,去掉表皮后露出红红的肉,是一块难得的红翡,最后这块料被他加工成几十条手镯和戒面。

  玉不琢,不成器。取材之后,考验的是玉雕师的构思与手艺。玉雕师根据原石色、种、水、形、裂、黑、玉质等特征进行设计,有时灵光乍现,一气呵成;有时则需要耐心等待数月乃至数年,才能迎来最好的那个创意。

  陈永泉作品《情结》

  郭建军的《翡翠团圆宴》耗时八年创作而成。在这组菜中,甲鱼是他创作出的第一道菜,所用的是一块被切垮了的材料,当时朋友都劝他扔掉。出人意料的是,他变废为宝,并由此设计出一套作品。真正的大师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将玉料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翡翠雕刻是一门关乎如何体现玉石之美的艺术。肖军认为,对玉石的解读必须尊重玉石的自然属性,体味原石的精神内涵,如何表现利用,在乎心与石的交流沟通,顺势而为,彰显自然之神韵。

  郭建军作品《连年有余》

  江南的精致,水乡的空灵,孕育出苏工玉雕的典雅秀丽,细腻圆润。而多年来在异乡的学习生活经历,使得不少如东玉雕师的作品又融入了当地特色。陈永泉打趣说,兴许可以管他们叫如派。

  尽管离开如东多年,这群如东玉雕师之间还是习惯用家乡话打招呼。冯亚在南通的玉石店成了他们回家乡时的据点,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近况,侃侃过往。他们还在筹划成立如东玉友会,将行业内的所有家乡人凝聚起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