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忆徐州: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2017年04月02日 14:26:11 | 来源:今日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孔子是到过徐州的,他追逐着光阴而来。站在吕梁洪边陡峭的山石上,他喟然一叹:逝者如斯夫!

  李白是到过徐州的,他追崇着张良而来。站在古下邳的苍凉大地上,他吟咏一句:我来圮桥上,怀古钦古风。

  萨都是到过徐州的,他追随着项羽的脚步而来。站在戏马台前,他写下一句: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

  毛泽东是到过徐州的,他追寻着刘邦的足迹而来。站在云龙山上,他郑重地说:穷山可以变成富山,恶水可以变成好水。要发动群众上山栽树,一定要改变徐州童山的面貌!

  毛泽东一生七次到徐州。

  徐州,是什么让这位世代伟人如此牵挂如此神往徐州?徐州,在一代伟人的心中又是怎样一个神秘而重要的所在?

  是的,在不同的人眼里,徐州释放出不同的魅力,呈现它幽深而多重的神秘,吸引他们走进这一片土地。在军事家眼中,徐州摒江淮、扼南北,向为锁钥之地、要冲之道,值得为此兵戎相见刀戈相争。在经济家眼中,徐州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要粮食有粮食,要水产有水产,要煤铁有煤铁,要人力有人力,这里正是生财积富的所在。在道德家眼里,徐州人情义薄天豪爽铿然,是盛产伟丈夫与大女人的宝地,与徐州人打交道直接而利索、有趣而轻松。在文艺家的眼里,徐州文脉流长,蕴厚积重,名家辈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少知音。甚至在爱情至上主义者的眼里,徐州也是一个传奇浪漫之地,项羽与虞姬的故事从楚汉相争的战场上一路传来,惊天动地令人感伤。

  这样一条一条的理由,吸引了一群一群的来者。他们怀着各异的期盼,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而来。因着不一样的理由而来,他们又给徐州留下了不一样的结局、故事和作品。

  三国枭雄曹操来了,他是奔着刘备来的;大唐节度使张建封来了,他是奔着大唐的江山来的。辽国的铁骑来了,他们是奔着大宋的王朝来的。此后,元人、蒙人接踵而至。到了民国二十六年,日本鬼子来了,他们是奔着徐州的战略地位来的。在徐州幽深的历史天空中,声声铁蹄回响,猎猎战旗飘扬,刀光剑影,兵荒马乱。有史可查的大规模的战役,多达200多场,把这一片土地蹂躏了千百回。他们,战争者!他们,掠夺者!他们,给这一片土地带来的是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满目疮痍,深重苦难。战争,给徐州人留下了太多的创伤,也造就了徐州人的勇猛精进。徐州人的双眼始终没有被硝烟迷蒙,他们越过刀枪望见了和平的珍贵和美好没有比经历过数百场战争的人们更加渴盼和平,也没有比经历过数百场战役的土地更加期盼和平。

  比铁蹄更深刻地印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他们的足迹;比炮声更长久地回荡在这片天空的,是他们的吟唱刘邦、李白、白居易、李煜、苏东坡、萨都剌、文天祥、张竹坡、朱自清、郁达夫

  于是,中华文学篇章里多了这样的优美诗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苏东坡)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寄耳,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依栏目送飞鸿。”(萨都剌)

  豪放的,缠绵的;激越的,低沉的;怀古的,抚今的。当千万首诗词歌章,互相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幕布包围了整个徐州,徐州的城市特质也越来越显明了,像南方,不是南方;像北方,不是北方。这是一种混合的交融的丰富,也是一种帝王之尊与民间之俗的交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