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世纪,徐州人是这样过的……

2017年03月26日 15:05:38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也许看过很多次这张照片,却不一定知道这是徐州的哪里。“白敬宇眼药”这幅广告挂的太值了!传颂百年。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徐州鼓楼,位于故黄河畔。一栋既雄伟又美好的建筑,可惜毁于烽烟。徐州的鼓楼区正源自这里。

  1937年,电影人孙明经拍摄大同街的中国国货公司。

  1938年的徐州街景,数不清的店面,骑自行车巡逻的警察。

  五十多年前的文亭街道台衙门,旁边的碉堡依然在许多徐州人的梦里出现着。

  金谷里,就是今天的新生里。旧社会妓院就在此处,后来,解放后取消了妓院,改称解放里,再后来就改成了新生里。

  中山堂的新派建筑在一片老房子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看到二楼的大平台了吗?

  上世纪20年代的徐州邮差,帅的很啊,装备也好,一水儿的摩托,还有防风镜?这街景不比大上海的差啊!

  30年代的徐州女校,看人家的校服,个个都是林徽因!

  从前的徐州老街是这样的,牌坊连着牌坊,你低头的样子很有点忧郁书生的风范。

  从前的燕子楼是这样的。

  从前的戏马台是这样的。

  从前,徐州有座奎山塔。这塔很著名,在许多明信片上出现过。徐州老八景“奎山塔影”说的正是此处。别找了,现在没有了。

  从前,徐州还有个荆山桥,就位于现在的金山桥开发区。荆山变金山,颇有野心。

  从前的镇河铁牛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所见的镇河铁牛,是1985年12月,由全市共青团组织筹资重铸的,安放在庆云桥故黄河南岸。

  上世纪40年代的济南铁路管理局徐州分局。这个旧式衙门后来成了著名的宏达宾馆所在地。徐州人管宏达宾馆叫“一招”,管中山饭店叫“二招”,管南郊宾馆叫“三招”。

  80年代,南郊宾馆的小楼。当年去那里玩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到全然变了样,顿觉当时美好无比。

  80年代,徐州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乡村。没有高楼和厂区,山和平房相连。

  40年代的云龙山第一节,四位医生和一群女士合影留念,“张山人故居”的月亮门,旁边砖砌的镂空雕花和“谊亭”,70年来无甚变改。

  那时候,跟淮塔合影是一种时尚,你敢说你小时候没拍过这样的照片?

  1985年9月30日,彭园建成开放,它是当时江苏省最大的园林。从此,彭园和云龙公园就成了徐州人节假日必去之地。

  80年代,云龙公园里还没有那么多的景,湖里没有那么多锦鲤,燕子楼美的也不明显。

  云龙公园的长廊几十年如一,但是我们现在不再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动船……咋整?

  那时候,滨湖公园门口还有棵大榕树,虽然知道是假的,但是我们不嫌弃。

  那一年,云龙湖的水上世界刚刚建成,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馆。

  那时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是一句很有想象空间的词儿,现在,你想上房,得坐电梯;你想揭瓦,已没瓦可揭。

  那时候的学校很少有楼房,我们在铺着青砖的教室里上课,上厕所也不需要挤着下楼。坐在门口和靠窗的同学负责通风报信,窗户缺块玻璃是常有的事。女同学们素着颜,但是青春无敌。

  那时候,军装和小尖领的衬衫都是男生最爱的衣服,你俩摆这样的姿势……有点像大哥和大嫂。

  在没有轮滑的年代,这种叫旱冰鞋。本编以亲身经历告诉你,不摔个半死,不要想学得会。

  那时候,不会跳皮筋的女生绝对不算合格的女生。“我爱北京天安门”你还会唱吗?

  那时候,这里还叫做“徐州市第四中学”,出了很多画画好的孩子。

  70年代的徐州三中,我们毕业啦!高二就毕业了?

  1981年,徐州新华书店,四个小少年在看书,那时候的书店还没有敞开货架,书的定价不高,贵的几块,便宜的几毛,但是也达不到想买啥买啥的程度。另外,那位帅哥,你的二道杠太办四了!

  1989年3月,徐州的双拥碑奠基,双拥城徐州名扬全国。这是第一座双拥碑,位于文化宫附近,“双拥城”这三个字是谁题的?答:徐向前。

  那时候的市区,这种圆盘道多的是。

  那时候,彭城路的大松树还被保护得好好的。

  城南的老天桥,是不是你记忆中的样子?

  90年代的老虹光布店。老妈每周必逛!

  那时候,文亭大楼鹤立于中山南路旁。

  徐州体育馆方兴未艾。

  1988年,彭城饭店迎来它开业30周年庆。

  那时候,矿大的教授小楼才建好不久,大学教授这个职业,让人须仰视才见。

  80年代,黄河新村综合开发初具规模。

  淮海路上,洒水车刚刚经过。还没有拓宽的淮海路,对于我们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够用了……

  80年代的徐州百货大楼,藏在绿树中间,低调地奢华着。

  90年代初,徐州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三环路的建设中,拆迁拆的异常顺利。

  那时候,徐州市口腔医院还在百货大楼旁边的彭城路上。街上很乱,但是我们很高兴。

  二府街,当年我们走了多少回,中午放了学就去,晚上放了学还去。有钱要去,没钱也去。过过眼瘾也行啊。

  80年代的中山堂舞厅。只要一看到跳三步四步的人,我就想起我同学写给他女友的情书,“自从与你共舞,我的世界就旋转不停。”我当时竟然觉得他写的好……

  我工作的时候已经不兴这种集体活动了,不得不说,80年代的徐州人,活的真是精彩纷呈。

  那谁谁,你心心念念的土山,是不是这样的?

  从土山对面看土山,果然看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30年代,《东方杂志》上的土山。

  那些年,我们在徐州体育场看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我们喜欢他们摆出的各种造型。每一个变幻的图案底下是上百人的付出,他们热的一头汗还看不到团体操表演。

  云龙电影院的夏天,那时候,电影放映中间,常常会有一段空档,大睁着双眼等着放映员换片子……会出戏的啊,你懂的。

  徐州最早的量贩式KTV,它的LOGO让人怀念。去嘉年华唱歌,是曾经最时髦的事,连“等房间”都变得可以容忍。

  曾经,徐州火车站是这样的,这么清净,真不像我们固有印象中的火车站。

  我问了好多人:你们知道淮海饭店在哪里吗?他们都说不上来。其实,淮海饭店就在淮海东路上。别只看彩虹,看楼!有人认出来了吗?

  曾经,古彭商场还这么朴素。旁边的彭城剧场你还记得吗?你玩过彭城剧场里的游艺机吗?排名咋样?

  那一年,彭城一号还叫机关北大院。

  对于在中枢街住了十六年的本编来说,这样的中枢街,我不敢看,怕止不住眼泪。

  我生生是看不出一点建国西路的样子。

  难怪有个彭城路宽段,原来还有个窄段……

  化机厂的大楼来了,果然是一座很显眼的高楼啊!

  那时的王陵路还不像现在这么绿树成荫。

  1986年,徐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才建好,这时候,此处还一片“兵荒马乱”。

  曾经的彭城广场,在金鹰金地到来之前的城市中心。

  1996年, 全新改建的徐州火车站。你还记得那段去西站坐火车的日子吗?

  南门大街(彭城路)旧时有丝绸布庄、茶馆酒店、南货酱园、客栈药房以及许多手工作坊。

  铁货街在70年代改称要武路,至今很多徐州人沿用这个名称。由于在此处生活的人多以收卖废铜烂铁为生,从而得名铁货街,跟铁路没关系哦~

  据老徐州人说,原来的三民街(解放路),即是现在解放南路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以北这一段。戏马台路口一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小布市”。三民街往北过河即是“市里”了,往南出小布市就是“乡下”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