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从“一城煤灰”到“一城青山”

2017年03月24日 14:05:10 | 来源:文汇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贾汪凭借非凡的努力,把“黑色”的自己“洗白”,实现了精彩的嬗变。图为贾汪航拍。

  在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城”。之所以有名,过去是因为贫穷、落后,以挖煤著称;如今则是因为山清水秀、游客众多闻名。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家资源枯竭城市,近些年来,贾汪凭借非凡的努力,硬是把“黑色”的自己“洗白”,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嬗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休闲慢城。走进这里,不禁惊呼,“贾汪,真旺!”

  痛定思痛:以山水之美修复生态之痛

  贾汪,旧称“贾家汪”,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一贾姓者迁入临汪而居得名。“门对青山龙潭水,户临绿水凤凰池”的佳句,赋予了贾汪山水之美的遐想,也成为贾汪人心中最早最美的印象。

  贾汪因煤而立,也因煤而痛。自1882年建矿采煤至今已有130多年之久,上世纪70年代初,煤炭开采进入高峰期,累计出产优质原煤3.6亿吨,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煤炭经济衰落,贾汪发展举步维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黑、脏、乱”是几年前贾汪的真实写照,当地人戏言“麻雀从贾汪飞过都能变成乌鸦”。一位长期居住的居民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大量的煤炭开采及运输,煤尘污染严重,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贾汪人迫切需要改变!面对群众日益强烈的呼声,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贾汪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决定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等领域重点突破。2011年,贾汪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生态则生态”的修复原则,通过挖土造田、开湖造景,培育湿地的方式,将区内最大的采煤塌陷地打造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在全国首创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用人工的方法,补救了此前的一次人工失误,贾汪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先行区。

▲贾汪航拍

  如今,来到潘安湖湿地公园,根本就无法想象,这个烟波浩渺、水草丰茂、占地1万多亩的湿地,几年前还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如今的贾汪,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龙头,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卧龙泉构成了淮海经济区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昔日的煤城,今日的休闲慢城,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徜徉其间,告别喧嚣,乐享慢生活。

▲卧龙泉生态博览园

  壮士断腕:以绿色经济撬动转型升级

  生态修复对贾汪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有了好的环境,贾汪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

  作为百年煤城,煤炭产业曾经是贾汪最大的支柱产业。随着地下资源的枯竭,贾汪已“无煤可挖”,转型是必然选择。而对这座靠煤吃饭的小城来说,这种转变着实不易。贾汪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转型初期,贾汪也曾引入诸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吃过了污染的亏,体验了环境的痛。贾汪人愈发明白了恪守生态门槛的重要性。在区委九届五次全会上,贾汪区委明确提出“四个决不”:决不把降低环保和安全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决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让传统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切实把生态门槛守牢、生态红线守住。

  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类项目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产业取代昔日煤炭成为贾汪“新宠”。曾经高耸的烟囱被拆除,重污染的企业被取缔,贾汪告别了曾经的粉尘弥漫,形成冶金煤化工、新型建材、环保电力、机械制造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彻底摆脱了“地下靠煤炭、地上靠水泥”发展困境。去年底,随着贾汪最后一座煤矿——旗山矿的关停,贾汪发展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

▲潘安湖生态新城

  对于贾汪下一步发展,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指出,贾汪要牢牢把握以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政策为重要机遇和着力点,突出特色发展、融入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当前贾汪正快马加鞭加速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主动承接徐州科教园区功能转移,打造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翅膀。松木家具研究中心、翡翠岛科技创新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正在加速推进中,届时,贾汪将成为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科学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聚宝盆”。

▲潘安湖湿地公园

  补齐短板:以生态旅游瞄准富民坐标

  当前,小城贾汪的旅游市场呈井喷式发展。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曾给予“挖煤贾汪、旅游真旺”的高度评价。据不完全统计,仅春节黄金周七天,来贾旅游人数达到115.33万人次,综合收入实现10.38亿元。游客构成已由徐州周边地区变为以苏南、淮海经济区城市为主,假日期间贾汪各大景区摩肩接踵,宾馆民宿一房难求,通往各个景区的主要干道出现长达一公里的车龙。

  贾汪区委书记曹志对此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推动旅游富民是贾汪近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事,“补短板、强生态,变生态包袱为生态优势,高品质打造‘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做足山水文章,真正使贾汪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卧龙泉生态博览园

  近年来,贾汪加大旅游设施投入与建设,精心打造旅游品牌。2016年,月亮湖乡村田园大世界建成开放,墨上集民俗文化园竣工迎客,泉城驿站游客集散中心落成使用,2016江苏乡村旅游节成功开幕。如今在贾汪612平方公里土地上成功集聚了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墨上集)4个4A级景区和卧龙泉1个3A级景区,拥有全国一流的滑翔伞比赛培训基地、苏北最大的滑雪场、漂流以及紫海蓝山薰衣草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墨上集特色集镇。

  ▲凤鸣海风景区

  ▲大景山滑雪场

  贾汪成为都市人的休闲圣地。在世外桃源紫海蓝山,游客可体验手工制作陶艺的乐趣,品尝农家柴锅制作的炖菜,在休闲惬意的氛围中享受闲云野鹤般的随性生活。大景山、督公山滑雪乐园使游客领略冰天雪地的动人风情,体会风驰电掣的激情,拥抱专属的冬日浪漫。

  旅游业的兴起,有力地带动了山区休闲度假园区、特色农家乐等休闲项目迅速发展。据介绍,贾汪现在拥有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家。走进马庄香包村,传来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道。几位老奶奶正围坐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香包大师王秀英老人身边,一针一线的缝制香包。一位老奶奶说,以前闲在家里跟儿女要钱花,如今每天能缝10多个香包,赚的钱不仅够日常开销,还能存一点儿。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6年春节,贾汪接待游客1274.3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3亿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达5万岗位,间接带动农民就业10万岗位。

  青山绿水,在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同时,正在成为贾汪人的金山银山。

  ▲潘安湖湿地公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