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江苏:堆花糕团 传承百年的老手艺

2017年03月23日 11:44:32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多地有堆花糕团祝寿上梁的传统;他从13岁开始做堆花糕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天卖三担到如今一个月只卖五六担。50年来老手艺兴衰变迁,机器大工业时代,他又如何创新求变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手艺正渐渐地被人淡忘。在常州,一种民间技艺名叫堆花糕团,过去每逢喜庆日子的时候,老百姓们都要定做一些图个好彩头。有位老人,他制作堆花糕团已经有50多年了,家族里更是上下三代,百年传承。

  龙凤呈祥,姜太公钓鱼,寿星祝寿,年年有鱼,您信吗?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堆花糕团是由米粉做成的。尽管不能食用,但从米粉到糕团,这手艺可是不一般。而这都出自常州武进区的64岁老人华焕仁的巧手之作。记者见到他时,老人正在家中忙着做堆花糕团。由于工序繁杂,妻子、女儿和女婿也都一起帮忙。

  糕团是糯米粉做成的,喜庆时堆上花,就称堆花糕团。华焕仁告诉记者,糕团上的堆花是最讲究的,这就像是加工一件艺术品。而糕团是最费时间的,米粉提前一两天就要开始准备,洗净、晾干、研磨。华焕仁从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制作堆花糕团,由于那时候年龄小,揉面的时候,手不知道被开水烫过多少回。随着年龄渐长,这样的体力活,已经交给女婿来做了。

  50年积攒下来的功夫活,华焕仁已经做到了手上有数,不仅揉面软硬适中,而且他做的每个团子,重量误差都不会超过一两。不仅揉面全程手工,糕团都要用柴火烧的炉子来蒸。而说到做堆花,那就不能不提这套极具年代感的工具盒了。华焕仁说,镊子是祖辈传下来的,堆花的时候有的东西挺细的,像孔雀开屏、龙的胡须都是需要借助这样小小的工具。

  在炉子上蒸20分钟后,糕团蒸熟了。华焕仁将糕团取出,拿出陪伴他几十年的剪子、镊子,开始堆花。普通的花比较容易做,十来分钟就能做成一条堆花糕团,难的是像龙凤呈现、姜太公钓鱼、年年有余等形象。摊好一块米饼,然后挑出各式颜料揉在米粉里,搓、捻、揉。两个多小时后,一条黄色的龙,一只红色的凤,还有姜太公、大寿星等堆花糕团就做成了。

  由于手艺巧,再加上十里八乡只剩下他们一家还在做堆花糕团,前来定做的客户还是不少的。

  华焕仁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常州武进一带建新房子,都要用堆花糕团上梁,周边来定做的人络绎不绝。一担卖20块钱,一天做两三担是常有的事,一个月下来,那时候可是有笔可观的收入。不过如今,他家的堆花糕团手艺却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华焕仁只有一个独女,说到手艺传承,人们自然会想到她的女儿,不过与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华娟萍也是上班族,这堆花糕团她是一点儿都不会做。

  华娟萍说,在她小时候,周边家家户户都以种地为生,不过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每年的收成时好时坏。为了养活一大家人,华焕仁决定学门手艺,收入可以稳定些,于是就跟着母亲一起学做堆花糕团。逢年过节订单多,生产跟不上,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来赶工,有时候做一整夜也都是经常的事。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华焕仁大哥也加入进来,一家三口一起做堆花糕团,一天也能做十担。由于供不应求,慕名而来的顾客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定才能拿到货。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建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住进了楼房,堆花糕团的需求量大不如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忙的时候,他们家一天就要做三担,每担有16个团子。但现在一个月只能做五六担,每担售价1200元。

  面对堆花糕团的现状,常州市武进区将堆花糕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进文化馆馆长张锐从2008年起参与武进区非遗普查,并接触到了这门老手艺。据他考察,从明清起的几百年时间里,堆花糕团在江南一带一直就享有盛名。

  为了尽可能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目前武进区与常州市对堆花糕团传承人都分别提供资金补助,市一级每年一千元,区一级每年三千元,此外在省区市还会安排进行展演的机会。

  目前华焕仁老人正在积极申请武进区认定的堆花糕团传承人的资质。不过老手艺想要得到传承,还要走进大众视野。华焕仁的女婿从中找到商机,决定对堆花糕团进行改良,比如与企业、青少年培训机构等寻求商业化合作。

  这些照片里,华焕仁老人正在与小朋友们分享堆花糕团的制作方法,目前华焕仁的女婿已经组织了三次分享会,反响都很不错。为了更适合小孩子使用,他还将米粉原材料改为了可塑泥,

  如果说培训机构的分享会是着眼未来一代的话,那么华焕仁与无锡一家同为老字号的糯米年糕企业的合作就是立足当下了。过去传统堆花采用工业染料,不能食用,因此他们对堆花糕团进行了可食用改良,并结合商业化尝试,进而面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年糕与堆花糕团的别样搭配,使苏南地区的两种传统手工艺品相得益彰。一边是培训机构的分享会,一边是与无锡企业的商业合作,目前都处于策划试点阶段。

  常州市武进区文化馆馆长张锐说,所有的非遗项目传承其实最后保护的都是人;人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如果有更多的年轻人或者学生能够学习传承这个项目的话,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创业导师分析,因为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低,难以迎合现在大众审美,许多老手艺正在渐渐被遗忘。一味的寻求保护与资助,也只不过是延缓它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如果想要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商业化是老手艺展开自救运动的绝佳道路,华焕仁和他的女婿在商业化创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利用资本和机器获取经济与时间效益。而对于未来,华焕仁告诉记者,为了让堆花糕团得到传承,他愿意分享给其他感兴趣的爱好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