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四海的中学生聚到了一起,他们竟想读懂“中国制造”

2017年03月21日 19:40:37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论坛开幕式现场。
论坛开幕式现场。

  低价、黑科技、良莠不齐……说起“中国制造”,你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一个词是什么?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实施“中国制造2025”,让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中国。21日上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小剧场内,来自四大洲、五个国家的41名中外学生相谈甚欢。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他们计划同11名老师一起,通过一场“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进一步了解中国,而这次论坛的主题就被定为“中国制造”。

  首次踏上东亚的国际中学生论坛 

  说起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International Student Leadership Symposium,简称ISLS)的历史,能追溯到10年前。

  2007年,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由阿曼的ABA国际学校组织发起,旨在培养中学生领导才能和世界公民意识。据记者了解,每年的论坛都会召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不同大陆的优秀国际学校参加不同主题的活动。南京外国语学校于2014年由美国私立学校Mercersburg邀请第一次参加该活动,如今作为成员学校,已经连续参加了四届。

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正在发言。
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正在发言。

  今年三月,第十届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第一次踏上东亚大陆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论坛将是论坛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的学校加上南外共有7所,除了美国、德国之外,比利时和南非等一些与国内学校交流相对较少的学校也派学生、老师参与其中。

15岁的美国姑娘Lily第一次来到中国
15岁的美国姑娘Lily第一次来到中国

  究竟是股怎样的力量能吸引遍布全球的小伙伴们远道而来?记者在现场看到,15岁的美国姑娘Lily脸上有种难掩的兴奋。据她介绍,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周遭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奇。“中国食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在中国,很多东西都和美国的不一样。我想通过参加这次论坛活动,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去尝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谈及这次论坛的主题“中国制造”,Lily表示,她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我觉得现在全世界都很需要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我的印象那就是实用。”

(南非姑娘Tamara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她想学中文,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
(南非姑娘Tamara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她想学中文,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

  据了解,为迎接这群外国学生,南外的一些同学把家门敞开,让他们寄宿到自己家中。高一年级的宋惟嘉这次接待的就是来自南非的女生Tamara。“昨天Tamara刚刚住到我家,我们聊了很久,可以说是度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夜晚。”宋惟嘉笑着说,她的公公婆婆给Tamara做了很多中国传统菜,她自己也费了很大工夫才给她解释清楚海蜇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食物。“这可能就是一种差异。”宋惟嘉坦言,之前自己对南非也并不是很了解。“昨天问了一个很傻的的问题,我问她‘你们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野生动物?’听了她的解释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我想的那样,他们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差不多。这几天的相处和交流应该能让我更了解南非这个遥远的国家,同样我也希望能让Tamara更了解中国。” 

  这一回,聊聊“中国制造” 

  据记者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中国从最开始通过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售劳动力而建立了一批最初的纺织和电器加工工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巨大地提高,也逐渐确定了自己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制造”从原先的廉价品的标志逐渐转变为先进和优秀的商品的名称。 

  “这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外国人是如何体会和对待我们的这些变化的?这个主题算是集体的智慧,是我们所有参与的老师通过座谈会讨论出的结果。正是‘中国制造’这个话题可被挖掘的广度和深度让我们选定了它作为今年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的主题。”论坛组织者、南京外国语学校外事办公室教师孔小囡告诉记者,怎样去解释“中国制造”,这个谜底要由参会的学生使者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授课老师共同讨论完成。她希望这次论坛不只是文化层面的活动,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去尝试。“很多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是极少的原创,更多是仿造。这次我们会去企业工厂实地考察,听当事人现身说法,让大家亲眼看看‘中国制造’的整个流程。每个参加的学生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特别是南外的孩子,我们希望是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希望通过他们这一代人或后面几代人的努力,改变别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以后当人们提到‘中国制造’,不再只是想到廉价的塑料制品,而是更多智能化的高精尖。” 

  领导才能+世界公民 一场论坛能带来什么?

  举办这样的一场论坛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孔小囡对记者表示,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旨在培养参与的学生使者三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领导意识和才能。对于中学生来讲,领导的概念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具体到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比如说如何在与人讨论时有效地表达自己而不是观点强加于人;如何更好地利用团队中每个人的才能,并使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团队共同目标奋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的答案,也许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以后,要经历过一些挫折才会获得。而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们少走这些弯路,离自己既定的成功目标更近。第二是成为世界公民。科技日益发展,世界缩小成一个村;新时期,新挑战,更需要学校能够培养出这样一批具有领导才能、内心装着自己的祖国,却又能放眼世界的青年人。不悖传统、依据约定的规则,在世界的舞台上去处理和中国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才是这代人将要扛起的重任。作为学校,应该多为他们提供这种多文化、多语言、多历史背景的学习环境。第三是学会尊重。这个在国际中学生领袖论坛近两周的活动中展现的特别明显。各个国家、各个大洲有、各种文化教育背景以及肤色、语言和行为处事风格的不同都在各个层面刺激着学生使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如何在新环境下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融入其他人?如何做到我不同意你但我拼尽全力也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何知晓和尊重各文化之间的差别?等等。这些问题一直贯穿了活动的始终。同时,需要学生使者发挥自己的领袖才能、克服困难、最终,赢得掌声。”

  孔小囡介绍,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还将在南京开展一场城市探索之旅。“寻找地标建筑、品尝特色小吃、学几句南京话、认识几种南京的蔬菜、发现南京现有的国际品牌。除了了解‘中国制造’之外,我们也希望能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南京、感受中国文化。” 

layer
快乐分享